2013年11月1日 星期五

孫悟空能否跳出五指山?


(問到底 No.7693 2010 0309 Tuesday)
 
  在中國人的文化氣氛裡,這是最喪氣的一件事。
任你通天本領, 任你飛天遁地,任你是孫悟空,你
一個觔斗翻出去十萬八千里,不能跳出如來佛祖的五
指山。
 
  這個故事,是從「西遊記」裡來的。而「西遊記」
來自數百年的傳說。這是中國人的智慧。「西遊記」
的作者不知是誰,但是,以他最有智慧,把這故事寫
定了。
 
  看故事,看他寫到那如來佛祖,如何翻過手掌來,
輕輕的一按,好個悟空,儘管他才高八斗,會騰雲駕
霧,但是,就被鎮壓住了。真是絕妙的形容詞。為何
他要用「輕輕」兩字?教授中國文學的老師們,一定
會教給你的。如果用「重重」兩字把他鎮住,就看不
到如來佛祖的威勢了。是必要用「輕輕」兩字,不費
吹灰之力,任何挑戰權威的小子,都必須乖乖就範。
  
  然則,「西遊記」是不是一部失敗的悲劇呢?
 
  是不是所有的中國人子孫,都無能為力呢?大家
一定要看清楚這個「孫」字。這不但是老孫的孫,也
是子孫的孫呢。「西遊記」的作者無比聰明,這是他
的潛台詞,他說的孫悟空,就是中國子孫。
 
  中國人的好子孫,會是如此失敗的麼?會是如此
被一道緊箍咒縛住,從此動彈不得的麼?
 
  「西遊記」裡的五指山,就是金木水火土五座大
山。這五座大山,壓得住老孫麼?
 
  在古老的明朝,是威勢鎮壓的明朝。任何說故事
的人,能夠直接說話麼?
 
  當然是不可能的。
  
  而可愛的中國子孫,可敬的中華兒女,也早己練
好了一身好本領,聽故事,一定要聽弦外之音,看書,
也一定要看潛在的意旨。
 
  誰能跳出五指山?
  
  「西遊記」的作者,就是跳出五指山的第一人。
他不是明明白白的,為我們分析好了中國文化的重要
形勢麼?他不是揭露了真相嗎?他不是告訴了我們,
是的的確確,中國人民頭上,有一座五指山嗎?他不
是已經告訴了我們,中國文化,所患何病嗎?緊箍咒
語,不就是科舉考試的讀書人們,日日夜夜頭痛背誦
的四書五經嗎?
 
  任何一個好好的中華兒女,一旦明白了這一點,
就是跳出了五指山。


====================================
附錄:西遊記部份內容。

  那大聖收了如意棒,抖擻神威,將身一縱,站在
佛祖手心裡,卻道聲:「我出去也!」你看他一路雲
光,無影無形去了。佛祖慧眼觀看,見那猴王風車子
一般相似不住,只管前進。
 
  大聖行時,忽見有五根肉紅柱子,撐著一股青氣。
他道:「此間乃盡頭路了。這番回去,如來作證,靈
霄宮定是我坐也。」又思量說:「且住!等我留下些
記號,方好與如來說話。」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氣,
叫:「變!」變作一管濃墨雙毫筆,在那中間柱子上
寫一行大字云:「齊天大聖到此一遊。」寫畢,收了
毫毛。又不莊尊,卻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撒了一泡猴尿。
翻轉筋斗雲,徑回本處,站在如來掌內道:「我已去,
今來了。你教玉帝讓天宮與我。」如來罵道:「我把
你這個尿精猴子!你正好不曾離了我掌哩!」大聖
道:「你是不知。我去到天盡頭,見五根肉紅柱,撐
著一股青氣,我留個記在那裡,你敢和我同去看麼!」
如來道:「不消去,你只自低頭看看。」那大聖睜圓
火眼金睛,低頭看時,原來佛祖右手中指寫著「齊天
大聖到此一遊」。 大指丫裡,還有些猴尿臊氣,大聖
吃了一驚道:「有這等事,有這等事!我將此字寫在
撐天柱子上,如何卻在他手指上?莫非有個未卜先知
的法術。我決不信,不信!等我再去來!」
 
  好大聖,急縱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撲,把
這猴王推出西天門外,將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聯
山,喚名「五行山」,輕輕的把他壓住。
 
  
眾雷神與阿儺、迦葉一個個合掌稱揚道:善哉,善哉!

《西遊記》怎樣詆毀孔子?


(問到底 No.7697 2010 0313 Saturday)
 
 
  《西遊記》一早已經借了唐太宗的口言明,那是
儒釋道三教合一的時代,任何人詆毀佛道,都要斬掉
手臂的。書中沒有提到如果詆毀儒家又怎樣。肯定這
是提都不許提的。明代的文字獄深重,胡言亂語,只
會找死。
 
  《西遊記》中,表面上,也沒有詆毀佛道。只是
把佛道的眾多形象,隨意擺佈,荒唐滑稽,並不尊重。
至於孔子和朝上的統治者,更是深表尊敬,一點都不
敢「不莊尊」。何謂「不莊尊」?例如,孫悟空隨處
撒尿,在五指山上撒尿,把個如來佛祖的手掌都弄臭
了,就是「不莊尊」。
 
  如果連如來佛祖都可以搞臭,那麼,孔子可以不
可以?
 
  《西遊記》的作者,能不能忍手不發,不開一點
玩笑?
 
  看過《哈利波特》的朋友,大約很難忘記,書中
有一個情節,哈利波特用一根筷子般的長棒子,搠進
了魔怪的鼻子裡,把魔怪即時擱倒。
 
  《西遊記》中也有相同的情節,不知是不是抄自
哈利波特的。
  
  話說當時,孫悟空正在和一個長鼻子魔怪大戰,
正在難分難解之際,在一旁觀戰的豬八戒大喊提醒悟
空:「你朝他鼻的孔子裡搠進去呀!」孫悟空一想也
是道理,就把金剛棒收得小一點,剛剛好夠著魔怪那
孔子的大小,盡死力搠進去了。害得那魔頭,好像患
了重傷風一般,疼痛流涕,鼻子響了很久。
  
  大約明朝的文字檢查官員,看小說看得太入神,
看不到孫悟空搠孔子的一幕。否則,今天我們可能沒
有《西遊記》看了。



====================================
附錄:

《西遊記》第七十六回 心神居舍魔歸性 木母同降
怪體真

「咦!那妖怪晦氣呀!卷我這夯的,連手都卷住了,
不能得動,卷那們滑的,倒不卷手。他那兩隻手拿著
棒,只消往鼻 一搠,那孔子 害疼流涕,怎能卷得
他住?」行者原無此意,倒是八戒教了他。他就把棒
幌一幌,小如雞子,長有丈餘,真個往他鼻孔 一搠。
那妖精害怕,沙的一聲,把鼻子捽放,被行者轉手過
來,一把撾住,用氣力往前一拉,那妖精護疼,隨
手舉步跟來。八戒方才敢近,拿釘鈀望妖精胯子上亂
築。


孫悟空的學校在那裡?





(問到底 No。7728 2010 0413 Tuesday)
 
  孫悟空的求學歷程,是不可忽略的。《西遊記》
的第一回,有心人或者都會反覆閱讀咀嚼,一定都會
非常羨慕,孫悟空竟能找到那樣好的地方。其實,不
是地方好,而是那裡有一位理想的老師。
 
  孫悟空是找了十幾個年頭,走遍了東勝神洲、南
贍部洲,漂過了兩個大海,一直來到了西牛賀洲,才
找到了那一位祖師的。而祖師,甚至不許他告訴任何
人,他的師承來歷。
 
  這所學校,校名就只有一個「心」字。可以說,
是「心的學校」了:自然,這只是李察的聯想。小說
之中,是沒有這話的。
 
  話說孫悟空得到樵夫指引,來到了一個洞府的外
面。但見洞府上書有十個大字:「靈台方寸山,斜月
三星洞。」靈台方寸,在中國文化裡,是「心」的意
思。而斜月三星,是一個字謎。斜斜一橫鉤,上有三
個點,也是「心」。這一所引人入勝的學府,不就是
「心」的學府了嗎?當你學會了全部「心」的技能,
你不就是也一樣,能夠騰雲駕霧,能人之不能了嗎?
(且讓李察也告訴你一個小小秘密:這「心」的技術,
在莊子的原著裡,已經寫得很清楚啦。)
 
  如果要看清楚一間學校,不是要看他的校舍,而
而是要看他的學生。
 
  話說悟空來到洞府門外,一時不敢造次,就爬上
了附近的一株松樹,摘松果吃了松果玩耍。
 
  忽然,門就呀的一聲開了。裡面出來一個童子。
這童子的模樣,作者有一首五言律詩舖寫。裡面有兩
句,非常值得注意:
 
  「一塵全不染,甲子任翻騰」
 
  李察相信,這兩句,就是孫悟空全部功力的總括
了。當一個人能夠絕對看清楚了心和物之間的界限,
就能做到出污泥而不染的地步。那樣,就能夠在「甲
子」裡面,任意翻騰了。甚麼是「甲子」?解書的專
家,或者會告訴你,那就是「時間」。而李察也會告
訴你,其實不只是時間,而是時間、空間、歷史、文
化、政治、科學、藝術、經濟、文學、、、一切的一
切。當你能夠做到了「出污泥而不染」,當你「一塵
全不染」,那樣,你就能在一切的一切裡面,任意翻
騰,就像孫悟空那樣的,一躍十萬八千里,絕對自由
了。







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一塵全不染,甲子任翻騰

2013年10月31日 星期四

脂硯齋怎樣修改《紅樓夢》?




(問到底 No。7731 2010 0416 Friday)
 
  奇怪的是近年竟然有人力捧脂硯齋。假的,被修
改的不忍卒睹的《紅樓夢》,出了一本又一本。讀者
想買一部未修改的舊版紅樓夢,難之又難。網上更是
從未見過。只是有一點非常幸運,脂硯齋的手抄假古
董,雖然只有八十回。但是,網上的「紅樓夢全文」
之類,必定落齊一百二十回。換句話說,二十一世紀
的人,竟然有方法真假合併。前八十回是假的,
後四十回是真的。(當然,是不是真的,也還要再驗
証。)當真是只有在中國人社會裡,才會發生這樣的
事情。假莊子,假紅樓夢。銷路卻是毫無花假,好得
不得了。


  脂硯齋修改紅樓夢,大約是隨抄隨改。本來,《紅
樓夢》是一本千古絕作。誰敢更易一字?偏偏,沒有
識見的人,就不但只敢:詩句敢改,文句敢改,人物
故事,都隨意修改。
 
  李察目前,只能拿出這一個例子。相信,類似的
修改情況,在紅樓夢全書中,必定非常普遍。


  附後的兩段文字,一真一假,一優一劣。明眼人,
本來就可能一看即見,不用多講的。


  前文提過,為何脂硯齋要連「忽起忽坐」,「忽喜
忽嗔」這樣重要的、反映當時動態的文字,都要刪去
呢?看看就知道了。原來,他存心想插進「金蓮」二
字。清代的壞鬼文人,最喜歡這事物。只是他想不到,
既然加了這兩句,就砌不下「忽起忽坐」那兩句了。
 
  此外,那脂硯齋為甚麼要加上「據珍璉二人評去,
所見過的上下貴賤若干女子,皆未有此綽約風流者。」
一句呢?卻原來,脂硯齋此人,常常自認「識得」曹
雪芹,連《紅樓夢》中的人,都是他的朋友、親戚。
這一句「據珍璉二人評去」,本來的語氣,像是書頭
的眉批多些。他本來是想借此吹吹,連「珍璉二人」
都是他的朋友。珍璉的意見,他也能直接告訴你。或
者是他太粗心大意了,抄書抄得頭昏腦脹,便把眉批
抄了進本文之中,弄得不倫不類。
 
  分辨文章真假,也如同分辯貨物真假一樣。有一
個最直接的方法。真的文章,通常都是優秀的好文筆。
假的文章,不可能有這種功力。這本來是很容易的。
但是,更不幸是這一代的青年人,所接觸的全是偽品,
根本從未見過好東西,鑒賞力何來?所以,偽品流傳,
愈傳愈遠。年青的靈魂,很難得上層樓了。








(附錄一)
(一百二十回的通行版,是大約出現於一七九二年的
活字本。台灣書店通常都是根據這版本印出。)




只見這三姐索性卸了妝飾,脫了大衣服,鬆鬆的輓個
髻兒,身上穿著大紅小襖,半掩半開的,故意露出蔥
綠抹胸,一痕雪脯。底下綠褲紅鞋,鮮艷奪目;忽
起忽坐,忽喜忽嗔,沒半刻斯文,兩個墜子就和打
鞦韆一般,燈光之下越顯得柳眉籠翠,檀口含丹。
本是一雙秋水眼,再吃了幾杯酒,越發橫波入鬢,轉
盼流光。真把那珍璉二人弄的欲近不能,欲遠不捨。
迷離恍惚,落魄垂涎。再加方纔一席話,直將二人禁
住。兄弟兩個竟全然無一點兒能為;別說調情鬥口齒,
竟連一句響亮話都沒了。三姐自己高談闊論,任意揮
霍, 村俗流言,灑落一陣,由著性兒,拿他弟兄二
人嘲笑取樂。一時,他的酒足興盡,更不容他弟兄多
坐,竟攆出去了,自己關門睡去了。


(附錄二)
(脂硯齋的手抄本之一種。現今網上流行的,大多是
這版本,)




這尤三姐鬆鬆挽著頭髮,大紅襖子半掩半開,露著蔥
綠抹胸,一痕雪脯。底下綠褲紅鞋,一對金蓮或翹或
並,沒半刻斯文。兩個墜子卻似打鞦韆一般,燈光之
下,越顯得柳眉籠翠霧,檀口點丹砂。本是一雙秋水
眼,再吃了酒,又添了餳澀淫浪,不獨將她二姊壓倒,
據珍、璉評去,所見過的上下貴賤若干女子,皆未有
此綽約風流者。二人已酥麻如醉,不禁去招她一招,
她那淫態風情,反將二人禁住。那尤三姐放出手眼來
略試了一試,他弟兄兩個竟全然無一點別識別見,連
口中一句響亮話都沒了,不過是「酒色」二字而已。
自己高談闊論,任意揮霍洒落一陣,拿他弟兄二人嘲
笑取樂,竟真是她嫖了男人,並非男人淫了她。一時,
她的酒足興盡,也不容他弟兄多坐,攆了出去,自己
關門睡去了。





脂硯齋是誰?


(問到底 No。7734 2010 0419 Monday)
 
  第一,所有的脂硯齋「抄本」或「點評」紅樓夢
的稿本,出現的時間,都在民國成立之後。嚴格說,
是在一九二七年,胡適才第一個「發現」了脂硯齋的
抄本的。雖然,胡適從不肯告訴人,他這「抄本」從
何處買來。


  第二,活字印刷的,一百二十回版本的紅樓夢,
是在清朝時候已經有了的。清朝的紅樓夢,主要是活
字版的紅樓夢。這版本,就是所謂的「通行版」,或
「程高版」。這書,也名叫「程甲本」。是在一七九一
至一七九二年之間刊行的。(其後又有「程乙本」)
 
  第三,到底是那一種版本,更接近原著呢?是在
民國時期出現的脂硯齋手抄本,還是清朝時期,程偉
元和高鶚出版(並非著作)的版本?
 
  第四,目前,已經有不少嚴謹的學術著作,肯定
了脂硯齋是作偽者。
  
  第五,任何人,都能用直接的方法,比較兩者的
優劣。從脂硯齋的拙劣文筆可以看出,他所修改的部
份,絕非天才作家的原著。
 
  第六,從文學欣賞的角度,也能看出,紅樓夢的
主要意圖,是描述中國人的文化。而這文化,是好像
一間將要傾倒的大廈,裡面充滿了儒學封建的腐朽氣
息。一百二十回的大故事,是不可能分割的。如果說,
紅樓夢就真是像脂硯齋所抄的只有八十回,則,紅樓
夢的重大意義,就會看不到。
 
  第六,脂硯齋的手筆,共有兩大類。一類是寫在
書眉的所謂「點評」。第二類是他在抄書時的修改。
  
  第七,脂硯齋的點評,錯字連篇,而且文學觀點
鄙俗卑下,這是很容易看見的。但更大的問題是,他
在抄書的時候,胡亂修改原著。他修改情節,修改文
句,修改人物性格。尤三姐的故事被改動,只是其中
之一。
 
  第八:可以肯定,脂硯齋只是一個假古董的販商。
他抄書時所一再抄上去的「庚辰」、「甲戌」等年份,
未必就是原來的年份,而是他自己隨意寫上去的。

林黛玉怎樣吐血?


………………………………………………*李察
(問到底 No。7762 2010 0517 Monday)
 

 
  《紅樓夢》的文學功力,舉世無雙。很難想像,
在唐宋元明清那樣的世代,孤另另的只有那麼幾本小
說,特別是清朝,站得起來的,就只有這麼一大本。
我們今天看《紅樓夢》那當中的藝術力量,跟世界上
最出色的小說相比,毫不遜色。
 
  黛玉吐血一場,出自八十二回。這一場文字,境
界之高,李察相信,世界上再沒有任何人可能有這種
功力。胡適之流,胡說是他人續作,簡直是瞎眼文人,
完全沒有鑒賞能力。甚至是連起碼的同情心都沒有。
任何人倘能投入去看,若不心驚肉跳,震撼感動,就
是麻木了。這種麻木,通常都發生在政客和奸商身上,
本來是絕不可能在學貫中西的學者身上找到的。
 
  所以,林黛玉吐血,是有理由的。林黛玉代表的,
是中國文化。中國文化是有理由吐血的。
  
  李察最近看到這一場,本來也是很不在意的。只
是胡亂翻書,剛剛翻著。看到林黛玉吐血,看完,心
裡很不是味。書中所用文字,本來也沒有十分留意。
只模模糊糊的覺得,那一絲痰中的血,是在痰上跳動
的。但是,忽然間,這意念便入心了,不能夠再忘記。
愈想便愈覺得,林黛玉的那口痰,有點特別。一時又
想不起,書中是用甚麼文字去描寫的。到底,作者是
怎樣把這一場刻劃的呢?是這一個意念,逼著人去再
翻書的。因為,看的時候,入心的是當下的那種情。
是必要回頭再看,才能夠把這一種的「情」,從新再
放影一次。
 
  那痰,是載在一種「痰盒」裡的。那是甚麼東西
呢?是不是「痰盂」?有待翻查。是黛玉的婢女紫鵑
首先發現的。紫鵑聽見黛玉咳了一夜,一看那痰盒子,
嚇了一大跳:「噯呀,這還了得!」黛玉問,「是甚麼?」
紫鵑自知失言,唯有改口說:「沒有甚麼。」說著這
句話時,心中一酸,那眼淚直流下來,聲兒早己岔了。
  
  到底那一下應聲,是怎樣「岔」了的?古代沒有
錄音機,我們只能想像。那黛玉見紫鵑在外,又因喉
間覺得有些甜腥,早己疑惑。便叫紫鵑:「進來吧,
外頭看冷著。」紫鵑答應了一聲,這一聲更比頭裡悽
慘,竟是鼻中酸楚之音。此是作者第二次描寫那聲音。
第一次是聲音「岔」了,第二次才是鼻酸。這一種情
景,逐漸的就推上去了。
 
  肺癆吐血,是從前的不治之症。紫鵑忽然看見這
一景象,無異是死刑宣判,如何不哭?但仍要忍著,
因為不想讓黛玉知道。但黛玉那能不知道呢?跟著又
是一連串咳嗽。「半日纔吐出一口痰來。痰中一縷紫
血,簌簌亂跳。」
 
  血怎樣在痰中跳?那塊痰必定是很厚的。血擱在
上面,痰幌動,血便好像在跳了。這一種文字運用的
功力,完全不是咬文嚼字嚼出來的。而是被意象逼出
來,直接逼進讀者的心裡。
 
  林黛玉怎樣吐血?當然還有前因後果。從愛情故
事的表面,一直到文化本質的內裡。這樣,思考就不
能停止了。






林黛玉患的是甚麼病症?




(問到底 No。7769 2010 0524 Monday)
 
  林黛玉的病,今日的人,大約一看便說是肺癆。
吐血是肺癆的重要病徵,所以,黛玉的婢女紫鵑一見,
就大驚失色。但是,對於傳統的中國醫學來說,人體
是各種平衡的綜合。林黛玉之病,是「鬱結」,亦即
是失去平衡的重要症狀。為林黛玉看病的是王太醫,
當中一段描述,使人相信,寫作《紅樓夢》的作者隱
名人,必定對於中國醫學有很深的認識,否則無法寫
得出來。
 
  以下是八十三回的原文:




「到了次日,大夫來了,瞧了寶玉,不過說飲食不調,
著了點兒風邪,沒大要緊,疏散疏散就好了。這 王
夫人鳳姐等一面遣人拿了方子回賈母,一面使人到瀟
湘館告訴說大夫就過來。紫鵑答應了,連忙給黛玉蓋
好被窩,放下帳子。雪雁趕著收拾房 的東西。一時
賈璉陪著大夫進來了,便說道:「這位老爺是常來的,
姑娘們不用回避。」老婆子打起簾子,賈璉讓著進入
房中坐下。賈璉道︰「紫鵑姐姐,你先把姑娘的病勢
向王老爺說說。」王大夫道:「且慢說。等我診了脈,
聽我說了看是對不對,若有不合的地方,姑娘們再告
訴我。」紫鵑便向帳中扶出黛玉的一隻手來,擱在迎
手上。紫鵑又把鐲子連袖子輕輕的摟起,不叫壓住了
脈息。那王大夫診了好一回兒,又換那只手也診了,
便同賈璉出來,到外間屋 坐下,說道:「六脈皆弦,
因平日鬱結所致。」說著,紫鵑也出來站在 間門口。
那王大夫便向紫鵑道:「這病時常應得頭暈,減飲食,
多夢,每到五更,必醒個幾次。即日間聽見不干自己
的事,也必要動氣,且多疑多懼。不知者疑為性情乖
誕,其實因肝陰虧損,心氣衰耗,都是這個病在那
作怪。不知是否﹖」紫鵑點點頭兒,向賈璉道:「說
的很是。」王太醫道:「既這樣就是了。」說畢起身,
同賈璉往外書房去開方子。小廝們早已預備下一張梅
紅單帖,王太醫吃了茶,因提筆先寫道:
 
  六脈弦遲,素由積鬱。左寸無力,心氣已衰。關
脈獨洪,肝邪偏旺。木氣不能疏達,勢必上侵脾土,
飲食無味,甚至勝所不勝,肺金定受其殃。氣不流精,
凝而為痰;血隨氣湧,自然咳吐。理宜疏肝保肺,涵
養心脾。雖有補劑,未可驟施。姑擬黑逍遙以開其先,
復用歸肺固金以繼其後。不揣固陋,俟高明裁服。」
(八十三回 省宮闈賈元妃染恙 鬧閨閫薛寶釵吞聲)


  從上文可見,林黛玉的癥狀,主要是「木氣不能
疏達」。這是跟《紅樓夢》的主題吻合的。林黛玉之
「林」,代表的是大荒山中的一株巨樹,也代表了中
國文化精神之所在。此刻是文化發展受到了阻礙,所
以,林黛玉就病了。
  
  而且,作者也一再寫明,林黛玉之病,原因是「積
鬱」。他說,「六脈皆弦,因平日鬱結所致。」
 
  而《紅樓夢》一書,就是要想把這種文化上的鬱
結,全部描述出來。






《石頭記》的作者是誰? .


.

(問到底 No.6623 2007 0402 Monday)


這是一個大問題。因為,這書的作者,看出了
中國人的問題所在。可惜,沒有人知道他是誰。

他是誰?如果在未來三五十年裡面仍沒有結論,
就說明了,中國人仍然未能明白。中國文化仍是處
在迷惑階段。

或有人問:《石頭記》是何書,為甚麼我沒有聽
過?因為,這書被人刪改,改了另一個名字「紅樓夢」。
作者本來是把書命名為《石頭記》的。「紅樓夢」,
跟「情僧錄」、「風月寶鑑」、「金陵十二釵」等,
只是書的別字,不是正名。

為甚麼這個名字,這樣重要?因為,「石頭」是
中國問題的焦點。倘若改了,聚焦就不會準確。

至於書的作者,可以肯定的說,並非曹雪芹,也
不是兩個人,而是只有一個隱去名字的人。

「隱名人」是誰?本來是不重要的。重要是知道他在
說甚麼。




為何賈寶玉不喜歡讀聖賢書?


.

(問到底 No.6624 2007 0403 Tuesday)
.

在整部《石頭記》裡,有兩種不同的思想網絡在
互相衝突。這種衝突,是極其明顯的,任何人,都可
能一眼就看出來。

一種網絡,是以賈政為代表的儒家思想網絡。在
寶玉眼中,這是一種腐臭的思想網絡,並無任何價值。
在今日的人眼中,這就是柏楊所說的醬缸文化。

問題是在醬缸之中,誰能夠逃出來?如果一個
人可以逃出來,這整個文化,又能不能逃出來?

《石頭記》是隱名人寫的。不是曹雪芹寫的。
隱名人說,曹雪芹是編輯。這是有理由的。隱名人已
經花盡心血,用盡技巧,把這整個中國最重要的問題
說出。要在不被焚書追殺的情況下說出。他不可能說
出自己的名字。就算借一個,也要借一個安全的。曹
雪芹是滿族旗人,是滿清私心政權的自己人。借這個
人出來,《石頭記》的訊息可以安全一些表達。

看書不能看表面。要看內在。賈寶玉不喜歡儒家,
是因為,儒家是中國災難的主要原因。 


《紅樓夢》的背景是甚麼?


.
.

《紅樓夢》的作者「隱名人」,是中國上下五千年
來,知道得最多的唯一一個人。中國文化中的一切,
他瞭如指掌。他已經掌握一個訊息。他絕對知道,這
訊息是火,這訊息,一說出來就有禍。因為,滿清極
權政治,是嚴格的。滿清可以把整族人全部消滅,一
個不漏。乾隆時代,也就是《紅樓夢》成書的年代,
準噶爾人叛變。乾隆皇下令屠滅準噶爾全族。今日地
圖上,有準噶爾盤地,但卻一個準噶爾人都沒有。這
在滿清文化中,叫做「剔殺」:像剔牙那樣,每一間
房子,每一個地窖,每一個樹洞,每一個人都要剔出
來,全部殺死。滿清殺人,是非常有經驗的。楊州十
日,嘉定三屠,一般人未必知道,但寫作《紅樓夢》
的隱名人遍讀群書,不可能不知道。

而更加重大的刺激在於:滿清入關,竟然鐵腕尊
孔,以絕對的儒術統治中國!這就是《紅樓夢》的成書
背景。試問:隱名人可以怎樣表達?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問到底 No.6625 2007 0404 Wednesday)

《紅樓夢》的內在訊息何在?


.
.

《紅樓夢》的訊息是內在的。這訊息,任何一個
稍稍用腦的人,都可見到。前人以為,在極權之下創
作,是「帶著枷鎖跳舞」,要千方百計把訊息表達。
若干有心人,以為在詩句中嵌上一兩個字,可以傳出
心意,真的是太過天真。「清風不識字,何事亂翻書」,
是有名的文字獄。作者用了一個「清」字,就算是深
有意義,就算是讀者曉得那種意義,不幸一下子便是
抄家滅族的慘痛。

《紅樓夢》的作者「隱名人」,是不同的。他另
外有方法。他披肝瀝膽,全力用盡,連名字也隱去,
為的就是要披露這內在的訊息。

《紅樓夢》的外在,是中國文化大廈的全部面貌。
內在,則是中國靈魂的全部表達。而這靈魂,不是普
通的靈魂,是在鐵腕尊孔下的一個哭泣的靈魂。

這靈魂只有唯一一個支持者林黛玉,但也被害死
了。讓我們天下人同聲一哭吧。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問到底 No.6626 2007 0405 Thursday)

為何《紅樓夢》的作者只有一個?


.
.


許多人自幼接受灌輸:以為「紅樓夢」有兩個作
者,第一個曹雪芹,第二個高鶚,近年還有人加多一
個,說連早期的出版人程偉元也是續書的作者。他們
以為只有前八十回是真的。後四十回則是文筆很差的
續寫。所以不少人看到後面,匆匆翻過就算。

這觀點的來源是胡適。他看到出版人寫在書前的
序,提到後四十回是出版人從舊書攤和「鼓擔」(即
收買舊貨的小販)得來。胡適因此認為,天下沒有如
此巧合的事,所以他說後面是出版人寫的。

其實胡適對《紅樓夢》毫無感受,完全不領會內
在訊息,只從片言隻語判斷。若果他投入多一點,能
夠像賈寶玉那樣看到這兩千年來的惡劣文化環境,他
不會輕率亂說。因為後四十回才是最精采部份,是隱
名人最用心的地方。訊息聚焦,就在此處。

《紅樓夢》只有一位隱名人是作者,這是絕對的。
否則,訊息就不可能這樣完美地呈現。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問到底 No.6627 2007 0406 Friday)

中國文化的全貌如何?





(問到底 No.6628 2007 0407 Saturday).
.

所以說,《紅樓夢》是偉大的。你打開一頁書,
立即就能進入中國文化大廈的裡面。

正因為,這文化的結構是如此龐大複雜,初進內
裡,很難避開一種片面的感覺。這本書,短時間可以
看完,但實質上要數十年時間,那種內在的意義,才
會在你的心底浮上。

所以,有人說是作者的個人自傳,亦有人眼光闊
些,說寫的是民族,是反清復明。更有人說是階級鬥
爭。是四大家族的鬥爭史。

個人、民族、階級,未嘗沒有道理。只是,各自
處在片面而己。超脫出來,才恍然看到,這一切,都
是文化大廈的一部份。翻開一頁,就是進入了上下五
千年的綜合體,像一條快船在裡面敖遊。

這船的啟動力量,表面看是悽艷的愛情故事,實
質是一個哭泣的靈魂在訴說兩千年的哀傷。獲得這動
力的人,會從本質上了解全部的中國文化。

「隱名人」為何需要隱名?



(問到底 No.6630 2007 0409 Monday)
.

「隱名人」的正確名字,是「寫作《石頭記》的
隱名作者」。他寫成那麼偉大的著作,但沒有留下名
字,亦沒有得到任何物質利益。他的生平,我們一點
都不知道。但這是不重要的。因為,我們知道他的全
部思想。他的智慧,已經留在人間。

 《石頭記》是中國文化大廈的全部描寫。這大廈
裡面,居住一群有著特殊性格的人。這就是中國人。
中國人的一切,他己完全披露。《石頭記》裡面,有
數百人物。各式各樣都有。有不堪入目,亦有天仙下
凡。這幾百人,居住在特別的地方,特別的時代。隱
名人不但寫了這群人的內外全貌,連來籠去脈,亦一
清二楚。他已明確告訴我們,我們是從何處來,亦當
歸於何處。迷惘的人,可在書中找到光明出路。

  他為何連假名、筆名,也不要一個?因為,名字
是不重要的。他已經徹底為我們開啟了這一個道理。
其次,才是因為要逃避滿清的鷹犬爪牙。



「從那裡來,到那裡去」?


.

(問到底 No.6631 2007 0410 Tuesday)
.

這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文藝青年問題。一群青
年人,手擎紅酒,舉杯慨嘆,一飲而盡。醉鄉之中,
永遠沒有答案。生命的意義,也永遠找不到。

  其實,在《石頭記》裡面,是有啟示的。在中國
文化大廈裡的中國人,他們的特殊性格,本來是來自
遠古。中國人的主要性格,本來,是一種柔和的堅持。
「玉」是中國人的最佳象徵。寧為玉碎,不作瓦全。
就是中華人格的最佳寫照。

但不幸是這塊玉留落凡間,被封建的儒家思想污
染了。《石頭記》中描述的賈寶玉,生活在一個鐵腕
尊孔的空間,思想無法得到自由,深以為苦。而寶玉
的逃亡,是象徵性質的。他要尋找自己的根,他要回
到天上。中國人的「根」,並不在於祖宗的血緣族譜,
而在於遠古中國文化的原始動力。一旦我們知道了我
們應該怎樣活著,應該怎樣做人,生命就有了意義。
這就是「到那裡去」的回答。  



中國人的「根」在那裡?


.
(問到底 No.6632 2007 0411 Wednesday).

非洲人要尋根,有他們的理由。他們流落美國,
想知道自己來自那裡,姓甚名誰,是人之常情。

但是,這到底只是血緣之根,是外在的,是與心
靈無關的。人心的動力,是另一回事,是與人的肉體
無關的。黑色皮膚,與白色皮膚,裡面都是相同的靈
魂。文化同一,膚色有異,並不奇怪。

中國也有人尋根。許多中國人家裡,還有一本族譜。
這族譜,可以帶來一種遙遠的想像。先祖的業蹟,後
輩兒孫,與有榮焉。但他們還在尋。尋甚麼呢?

其實,中國人的失落,與非洲人並不相同。中國
人不是被割斷了血脈,而是割斷了動力來源。在中國
文化大廈裡居住的中國人,性格之所以如此特殊,完
全是因為文化迷失。不知道怎麼辦,亦不知道往何處
去。囂囂終日,庸人自擾。一個同胞,來到香港,花
了十幾萬元,買了一隻假錶,氣憤填膺。笑他的人,
其實可以笑笑自己。




《紅樓夢》的主題是甚麼?


.
.
(問到底 No.6633 2007 0412 Thursday)


必先看見《紅樓夢》的主體,才可能看見主題。

《紅樓夢》的主體像一所巨廈,進入巨廈一角的
人,都以為,自己已經看見了全部。很多人喜歡《石
頭記》。因為,裡面必定有自己的影子。有好人、亦
有壞人與及各式樣人的影子。有人欣賞林黛玉,但亦
有人對書中的醜惡描寫,格外瘋狂。看完又看,恨不
得親自上場演出相同醜劇。

《紅樓夢》的主體是一幢文化大廈。這大廈裡面,
居住一個靈魂。一個痛苦的靈魂在哭泣哀傷。他所哀
哭的內容,就是全書的主題。

到底他哭甚麼?隱名人沒有具象寫出。他總不能
告訴你揚州十日與及滿清怎樣鐵腕尊孔。他只能寫出
氣氛和靈氣。凡有血性者,不可能看不到。這靈魂,
是失去自由的靈魂,在儒學的醬缸裡,窒息無法呼吸。
而唯一的出路,是跳過斷層,回歸遠古,尋找一個被
焚燒,被刪改的中國文化母親!

我們怎樣誤解《紅樓夢》?


.
.

數十年來出版的「紅樓夢」,都說作者是曹雪芹,
都說他只寫前八十回,後四十回是高鶚續寫的。

這是全部大中小學生所能夠接觸的材料。其實,
這兩點,已被一個重要的學者推翻。這學者是潘重規
老師。李察曾經上過他幾年的課,亦曾被他極度痛責。
相信,他一生中最不喜歡的學生,是李察。

四十年之後回想,其實,他對於《紅樓夢》的了
解,大部份都是對的。而這問題是重要的。因為,錯
以為是曹雪芹是作者,而且以為他著書只三分之二,
就必定無法了解全書的主題。「玉」的主題,是在一
百二十回全部內容中呈現的。

 而更不幸是潘重規老師的理論,被排擠掉了。維基
網上百科全書,竟隻字不提及他,只提胡適等人。不
提供資料,讓錯誤排擠正確,是比鐵腕尊孔更不好的。
隱隱約約、有意無意之間,以假代真,我們的文化,
就在笑嘻嘻之中走錯路。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問到底 No.6634 2007 0413 Friday)

誰可以續寫《紅樓夢》?



(問到底 No.6635 2007 0414 Saturday)
.

沒有人以續寫《紅樓夢》。就猶如沒有人可以續
寫莫扎特,沒有人可以續寫托爾斯泰一樣。

如果說,像「黛玉焚稿」那樣的完美創作,都可
能任意讓人代筆,世界就沒有真理。

胡適是所謂五四健將。那是剛剛在滿清鐵腕尊孔
高壓文化政策下釋放的無知時代,他認為《紅樓夢》
分為前後部份,只有前三份之二是真作,如果以為那
是一時妄語,那也罷了。但現在一切教科書,以他的
意見為唯一資料灌輸給青年人。而大陸上的研究者,
可能全未看過潘重規的書。

而更甚是審美識見問題。以美為醜,使人扼腕痛
心。《紅樓夢》最精彩的部份是後面。情節愈來愈緊,
節奏愈來愈快,是符合創作規律的。歸結到最後,寶
玉披一件大紅斗蓬,在茫茫雪地遙向賈政施禮,那種
遠古上下五千年的感覺,如火烙心,是庸才絕對無法
寫出的。文化無知,中國蒙羞,莫此為甚。


為何「隱名人」是沒有筆跡的?


(問到底 No.6637 2007 0416 Monday.
.

如果有一天,我們的考古學家從某個高山的山
頂,發掘出一本真正《石頭記》原本,而這原本有「隱
名人」的原著筆跡,那就是中國文化的大奇跡。

迄今為止,所有的現存的《石頭記》傳抄本,都
不是一個作者從頭到尾的筆跡。都是一群抄手合抄出
來的。今日的人,從未曾見過「隱名人」的原稿。

如果我們看到《石頭記》的主體是描述中國文化,
而主題是哀傷這文化受到漢朝以來的儒家勢力所扭
曲,並因而導致了一種醬缸文化,則很容易了解,這
一位「隱名人」,必定是精密設計,故意消除了一切
原著的痕跡。再如果我們了解清朝文字獄的黑暗恐怖
情況,就更了解「隱名人」的迫切用心。這一個恐怖
世界,絕非清裝電視劇的模樣。

李察猜想,「隱名人」發散稿本,也是分開前後的。
前面八十回比較安全,主題並未清楚顯露,可以早些
發散。而後面四十回,就要絕對小心,從另外的地方
發散了。猜想這就是書分前後的原因。


你可知道,揚州城裡有一件大故事?


.
.(問到底 No.6640 2007 0419 Thursday)



最近李察提過幾次「揚州十日」,又在網頁上介紹
過,但以上問題卻並非李察的問題,而是《石頭記》
作者「隱名人」的問題。

《石頭記》第二章:「賈夫人仙逝揚州城」,賈夫
人是林黛玉之母,在全本《石頭記》裡,總共只出現
了一次,而全部的描述,就只這賈夫人三個字,但這
三字卻是整章書的題目。等到黛玉來到賈府,寶玉歡
喜不迭,想方設計,找話題跟黛玉談。(看過書的朋
友,可記得他們說甚麼?)甚麼話題呢?共有兩次,
兩個問題。第一次是問:「揚州有何遺跡故事?」黛
玉不答。第二次再問:「你們揚州衙門裡有一件大故
事,你可知道?」這一次,黛玉不能不答了。而這不
是開玩笑,是要滿門抄斬的。(此處,隱名人巧寫了
另一個老鼠的故事,以像徵手法暪過。)

揚州十日是只能耳語相傳的大故事。但隱名人
卻藝高人膽大,利用文學技巧公開提出。而我們的
問題卻是:為甚麼《石頭記》中的反清意圖這樣明顯,
紅學家們卻全看不見,堅持「紅樓夢並非反清」?

附錄:

第十九回 情切切良宵花解語 意綿綿靜日玉生香 

  寶玉只怕他睡出病來,便哄他道:「噯喲!你們揚州衙門裏有一件大故事,你可知道﹖」黛玉見他說的鄭重,且又正言厲色,只當是真事,因問:「什麼事﹖」寶玉見問,便忍著笑順口謅道:「揚州有一座黛山。山上有個林子洞。」黛玉笑道:「就是扯謊,自來也沒聽見這山。」寶玉道:「天下山水多著呢,你那裏知道這些不成。等我說完了,你再批評。」黛玉道:「你且說。」寶玉又謅道:「林子洞裏原來有群耗子精。那一年臘月初七日,老耗子升座議事,因說:『明日乃是臘八,世上人都熬臘八粥。如今我們洞中果品短少,須得趁此打劫些來方妙。』乃拔令箭一枝,遣一能幹的小耗前去打聽。一時小耗回報:『各處察訪打聽已畢,惟有山下廟裏果米最多。』老耗問:「米有幾樣﹖果有幾品﹖』小耗道:『米豆成倉,不可勝記。果品有五種:一紅棗,二栗子,三落花生,四菱角,五香芋。』老耗聽了大喜,即時點耗前去。乃拔令箭問:『誰去偷米﹖』一耗便接令去偷米。又拔令箭問:『誰去偷豆﹖』又一耗接令去偷豆。然後一一的都各領令去了。只剩了香芋一種,因又拔令箭問:『誰去偷香芋﹖』只見一個極小極弱的小耗應道:『我願去偷香芋。』老耗並眾耗見他這樣,恐不諳練,且怯懦無力,都不准他去。小耗道:「我雖年小身弱,卻是法術無邊,口齒伶俐,機謀深遠。此去管比他們偷的還巧呢。』眾耗忙問:『如何比他們巧呢﹖』小耗道:「我不學他們直偷。我只搖身一變,也變成個香芋,滾在香芋堆裏,使人看不出,聽不見,卻暗暗的用分身法搬運,漸漸的就搬運盡了。豈不比直偷硬取的巧些﹖』眾耗聽了,都道:『妙卻妙,只是不知怎麼個變法,你先變個我們瞧瞧。』小耗聽了,笑道:『這個不難,等我變來。』說畢,搖身說『變』,竟變了一個最標緻美貌的一位小姐。眾耗忙笑道:『變錯了,變錯了。原說變果子的,如何變出小姐來﹖』小耗現形笑道:『我說你們沒見世面,只認得這果子是香芋,卻不知鹽課林老爺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



隱名人怎樣美化「鐵腕」?


.
.
(問到底 No.6641 2007 0420 Friday)


滿清的鐵腕,在《石頭記》作者隱名人的筆下,
並非鐵腕。他描寫這一隻可愛的腕,以「盛世」兩字
最有意思。他說,這是太平無為的「盛世」,異族統
治下的老百姓,全都非常愉快。「盛世無饑餒,何須
耕織忙?」這兩句詩,是林黛玉筆下出的。書中還有
一個名叫「當今」,而不提名字的統治者,是一個愛
心無限的好皇帝,無微不至地照料一切。雖然這不過
是紅樓夢,是一場「夢」。但是,夢境是這樣美好,
結尾雖然描述「抄家」這可怕的懲罰,但仁慈的「當
今」卻發還家產,讓各人官復原職,來一個大團圓結
局。如此完美的「當今」,使當今的專家們以為,《石
頭記》並非反清,而是歌頌英明的好皇帝呢。 

雖然隱名人多次明示,看此書要從反面看。賈瑞
看鏡子的反面,是醜惡骷髏。正面卻是誘惑色情,引
得賈瑞溢精而死。不過這是沒有人信的。打開鏡子的
人,都想看看正面的精彩鏡頭。至於「為甚麼只有假
寶玉才是真的?」這類問題,則顯得毫不重要。


為何「隱名人」不可能現身?


.
(問到底 No.6644 2007 0423 Monday).



胡適以為,《石頭記》的出版人不可能從舊書販得
來舊稿,因為天下沒有這樣「巧」的事,他竟因此認
為,續書者是出版人高鶚自己。他以為任何一個人,
都可能續寫天才的傑作。而這種幼稚思想流行,被大
量學者接受,被出版商接受,每一部書都冠上另一個
名字,使人以為,中國人是無知的。

從任何角度看,這書都是叫好的傑作。如果僅是
如此,則作者無須隱名。我們今日必定可以看到當時
人的大量回饋。包括文人之間的書信、評論、筆記等,
提及的地方,必定數之不盡。就猶如一部好片上演的
回應。空氣中必定有一種聲響,好像霹靂、火爆、雷
轟那樣的聲響。街談巷議,人人都忽然成為專家,放
言高論。但是《石頭記》卻是靜悄悄出現的。幾乎
完全沒有人提及。偶然一二筆,也是後來的事。因為,
這書的本質,決定了這書的作者不可能現身。

「隱名人」的信心何在?


.
.(問到底 No.6647 2007 0426 Thursday)

「隱名人」是中國上下五千年來,最聰明的人。
他未必是最有智慧的人。莊子就比他智慧得多。但他
一定最聰明。中國文化的道理,他已經徹底明白。這
不是他一個人的聰明。僅僅只是:五千年的思慮,歷經
各朝血淚,到最後,集中在他的一本書裡。

打開《石頭記》每一頁,都能夠立刻看到中華文
化的一面。就如同鑽石多面體的一面。

《石頭記》最初出來的時候,放在市集上,看見
的人,不惜數十金重價,立刻購買。在文化的閉
塞荒漠中,忽然有人運來一桶水,比黃金更加珍貴。
這本書,是天然增值的。你回家去,多抄一本,又可
以高價轉售。有時無法抄全書,只抄出數章,己經抵
回所值。因為,必定有人搶購的。

這一種情況,必定引來無良商販,但亦導致一種
深思:中國畢竟是人心未死。而這是「隱名人」預先
看到了的。否則他就不會寫這本書。



「隱名人」的超級信心何在?



(問到底 No.6648 2007 0427 Friday).

「隱名人」對於中國人與及中國文化的信心,不
是普通的信心,而是超級的信心。

史可法死守揚州失敗,最後導致清軍屠城十日。
史可法守城最後一刻,寫信給家裡,說「人心已去,
收拾不來。」他只能以身殉國,但不能挽救大局。史
可法是可敬的儒家信徒。但他說,「人心已去」。

隱名人卻是相信「人心未死」。他甚至想到,要
把《石頭記》分開散發。因為,後四十回太險,如果
清廷發現了真相,必定搜索全國毀書。看他全書的布
局設計,就知道他已經反複考慮周詳。

這也是中式思維的一種。中國人有一種天然的配
對能力。「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下句必定是「亂
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那是不可能錯簡誤置的。
數十年,甚至數百年後,人們能否把此書重合?能否
以後四十回跟前八十回重合?隱名人對於我們下一輩
人的信心,是超乎一般智慧之上的。


「隱名人」是怎樣死的?


.
.
(問到底 No.6651 2007 0430 Monday)


本來,這是永遠無法解答的問題。但總是禁不住
的去想。李察想到,當「隱名人」寫完《石頭記》,
又終於把書發出去了,努力了一生,他會怎樣死去?
造物主會讓他休息一會嗎?他的書,所謂「藏之名山,
傳之其人」,當然,他傳給誰人,世間上,有那一個
人,是足堪付托如此重任的,也是無法知曉了。但問
題仍在,這問題,不住的在腦中出現:當他完成了所
有人生任務的時候,他是怎樣死的?

他會選擇一處鳥語花香的山野嗎?他會盡情享受
那輕鬆的一刻嗎?忽然又想到,那時節,應該是沒有
老人院的了,他怎樣照顧自己?他會去找一個甚麼地
方,靜靜的躺下來?耳中好像聽到幾句話:

「樹葉要落了,飄去那裡,又有何相干?」

忽地心頭一震。這可能正正就是他的想法。歸根
落葉,何處不飄零?那是非常不重要的。問題纏繞多
日,李察的境界也實在太低了。


如果你遇見隱名人,你會問他甚麼?


.
.

這一個問題,使李察快樂了多天。甚麼?李察竟然有
資格「遇到」隱名人?是在天堂裡嗎?

這問題隱藏了一項假設。那是假設時間不再存在,只
有在時間因素去除了之後,「遇到」隱名人才是可能
的。而在人類的網絡世界中,時間是可以取消的。一
切都是宛如昨日。

就當李察真的「遇到」隱名人好了。但李察怎樣知道,
他就是他?如果有人告訴你,「我就是寫作《石頭記》
的隱名人。」你會相信嗎?

只有一個可能。屆時,造物主親自把隱名人介紹出來:
李察,這一位就是你一向仰慕的隱名人,你們談談吧。
你有甚麼問題,也可以問他。

如果李察沒有歡喜得即時昏倒,就可能提出一個問題
了:後四十回是您寫的,當然絕無疑問。但是,林黛
玉的那幾首千古絕唱,也是您寫的嗎?還是她在焚稿
之前,早就讓您看過了?

隱名人會把原稿留下嗎?


.
.

李察曾經設想,有一天,考古學家會真的找到了「大
荒山」,找到「無稽崖」,找到「青梗峰」,還找到
了上面的那一塊頑石,石上刻有《石頭記》的全文。
自然,這是沒有可能的,是沒有人相信的。

然而、但是、如果:如果有人發現了一個古墓,墓裡
就真的有《石頭記》的原稿在,這原稿,可以「証
明」隱名人就是某某。這是可能的嗎?

讓李察告訴你,這是不可能的。千古無數英雄落魄,
就是因為看不破「名」這一關。「名」,是一種以個
體為思想單位的思想方法。就是這個體單位,使人無
法了解宇宙萬物真相。必須從個體超脫出來,高於自
己,高於民族,高於文化,與宇宙萬物同一,那種思
考高度,才是《石頭記》的成功所在。

所以,隱名人是不會把原稿留下的。否則,他就不是
他。他不是因為躲避滿清的鷹犬爪牙才這樣做的。他
有更深刻的理由。
(李察附言:當然我希望我是錯的。多麼想真的看他一眼。)

曹雪芹的阿叔是誰?





當初,胡適提出,《石頭記》的作者是曹雪芹的
時候,根據是他自己購得的一份手鈔本。當然不是原
作者的手鈔本。而是一個自認跟曹雪芹有極密切關係
人。這人在手抄本上署名為「脂硯齋」。而且,這不
止是抄本,而是「點評本」,上面有不少他評論的文
字。數十年來的紅學家,十分推許此人。因為,據他
自稱,他甚至可以「命」曹雪芹修改《石頭記》。亦
因此,有人認為,「脂硯齋」就是曹雪芹的阿叔。而
胡適,亦根據這份手抄本上署的日期,証實了《石頭
記》的成書年代,就是清朝某年。

奇怪的是,類似的手鈔本不斷出現。而且,售價
昂貴,鈔本上署名都是「脂硯齋」。一直到今時今日,
才有人開始懷疑,這「脂硯齋」是假古董。假古董上
的年代,亦是隨意寫上去的。而且,因為有人搜求急
切,所以,假古董一份一份的出籠。這是作家克非提
出的分析。

到底,這一批製作粗劣,而且所「點評」的見解
平庸的古董,是真是假?大約,仍有人說是真的。

隱名人沒有看過甚麼書?


(問到底 No.6802 2007 0928 Friday)

《石頭記》(即《紅樓夢》)的作者隱名人,遍
讀群書,但晉朝出土的《竹書紀年》,他可能未有看
過。清代學者朱右曾所採集的殘本《汲冢紀年存真》
(即古本竹書紀年),他可能未有看過。

  由於資料所限,李察不知道朱右曾是何時人,不
知他是前清還是晚清。他很可能晚於隱名人出生。但
無論如何,清朝時的出版流通困難,隱名人沒有看過
甚麼書,本來是很正常的,也不值得大驚小怪。

  在《石頭記》中,隱名人曾藉賈寶玉之口,說自
己是「大舜之正矞」。很明顯,他以「舜」作為中國
文化的原始動力。在封建科舉的陰影裡,本無甚麼理
想與前景之可言。「大舜正矞」,可能是中國人當時唯
一的理想。但是,如果隱名人看過《竹書紀年》,知
道世界上本無堯舜禪讓這回事,他就未必再肯承認,
自己是舜的後矞了。中國原始文化的動力,若隱若顯。
要看到,也不容易。

甚麼是「一切」?


(問到底 No.6917 2008 0121 Monday)


(有時,我們會震驚於托爾斯泰的氣魄。他能把
整整一個時代,像切片那样,橫切一片讓你看.....)

野心更大的人,是寫作《石頭記》亦即《紅樓夢》
的隱名人。他所切割的不是某一場戰爭的平面,而是
要把整整一個「文化」順著兩千年來的理路,拆開來、
解剖與你看。問題只是,你滿意不滿意。你是否覺得,
他所告訴你的,就是古往今來,宇宙中的「一切」?

同樣原理是司馬遷。他身受腐刑,萬念俱灰,卻
奮筆不絕。他要把從三皇五帝起到漢武帝獵得了一頭
象徵無限權力的「麟」為止的所有事情,全部寫出來。

他們是否已經寫出了「一切」?他們跟梵谷,有
無不同?親愛的朋友,讓李察告訴你,他們之間,並
無不同。他們都是一樣的。而他們,亦從未能完全寫
出了「一切」。這,就是我和你需要努力的理由。

而幸運是我們今天有一個較好的觀察地點:因
為,我們知道,無論顏色、聲音、文字,都僅僅只是
其中一個方面。音樂家能告訴你哲學真相嗎?當然不
可能。畫家能給你聲音嗎?也是不能夠。李察偏愛的
是「文字」。但亦不可不警覺知道:文字,也是絕不
全面的。「一切」是甚麼?是美?是真?是善?還是
三合一的整體?還是那就是莊子所說的「一」?

曹雪芹幾歲時「創作」《紅樓夢》?


(問到底 No.6950 2008 0223 Saturday)


  如果《石頭記》即《紅樓夢》的作者真的是曹雪
芹,那麼,曹雪芹「創作」《紅樓夢》的時候,是十
歲,甚或只有八歲。這是學者潘重規計算出來的。


  《石頭記》最初出現的時候,大約是在1792 年
左右。有一個人名叫程偉元的,收集了不同的手抄本,
印成此書,共有一百二十回。但最初流傳的,卻是手
抄本。偶然有書販在廟會裡出賣。一本要賣好幾十金。
主要是因為,這書實在是寫得太好,在文化乾渴的地
方,略有餘錢的士大夫,一見便不肯放手。我們可以
想像,這買了書的人,回去,覓人抄一遍,放出來肯
定又可以賺一筆。


   不久,市場上便出現了許多抄本了。不只是抄
本,而且出現了「點評本」。就是在抄本上,略加評
語的版本。這些評語,是十分受歡迎的。因為,當時
無人為原著加注釋,相信,有了「點評」,銷路更好。


  而此時出現的點評本,就是一個自稱為「脂硯齋」
的人所點評的。奇怪是他的「點評本」出了好幾本。
一本銷去,又另評新的。大約是因為,這樣的「點評」,
太容易了。今日的人,重看這些點評,都會明確知道,
這一位「脂硯齋」,是沒有甚麼文學修養的。他的「評
語」,都低俗得很。


  就是在這樣的點評本(「甲戌本」即1754年本)
上,出現了以下有很多錯字的一段話:



「此是第一首標題詩。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
書,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余嘗(常)哭
芹,淚亦待盡。每意覓青埂峰再問石兄,余(奈)不
遇癩頭和尚何!悵悵!今而後惟願愿造化再出一芹一
脂,是書何本(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於九泉矣!
甲午(申)八日(月)淚筆。」



  這一個「壬午」年,即是乾隆二十七年(公元
1763 ),因此就被紅學專家們斷定是曹雪芹死的一
年。而曹雪芹死的時候,約為四十歲。這是另外有人
根據曹雪芹與友人敦誠的詩文推出來的(敦誠的挽詩
云:「四十年華付東冥」。)


而他死之前,從事增刪披閱等編輯工作,己有十
年。(《石頭記》第一回中有「後因曹雪芹于悼紅軒
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等語。)


換言之,在甲戌1754 時,他已經從事編輯增刪
等工作十年以上。此時,他是三十歲左右。他應該是
在二十歲時開始編輯工作的。試想,如果一本書,單
是編輯工作,己花去十年,寫作時間要多少?是不是
他在十歲八歲時便已經開始創作?曹雪芹不是《石頭
記》的作者,如果按此推算,應是沒有疑問的。
(以上觀點,採自潘重規著:《紅樓血淚史》)


再說,所謂「甲戌」年的脂硯齋點評,可能是完
全假的,而脂硯齋此人,根本從未見過曹雪芹,亦是
完全可能的。怎能根據這樣一個人的片面之詞,便憑
空斷定,《石頭記》的作者是曹雪芹呢?再說,這一
個人,更加可能是假古董的販子呢。 


  中國文化,便是如此這般,在只有一個人作人証,
沒有任何其他証據之下,肯定了《石頭記》的作者是
曹雪芹,而不是一個隱名的人。原書上,作者明明寫
得非常清楚,這書是「空空道人」在一塊石頭上抄回
來的。為甚麼這許多大學者都看不見?


問題是:這問題為甚麼這樣重要?


因為,如果無法看到《石頭記》的原作者隱名人
的苦心,就無法看到這書的主題,也不會看到中國文
化在歷代封建皇朝鐵腕尊孔下的悲哀。

隱名人怎樣「出版」《紅樓夢》?



(問到底 No.6952 2008 0225 Monday)





我們今日得到的唯一資料,是一批題名為「脂硯齋」的傳鈔版本。此外就是程偉元和高鶚的一百二十回印刷版本。程高的印刷版本,刊行於1791-92 之間。而脂批版本,較早期發現的有:甲戌本(1754)、己卯本(1759)、庚辰本(1760)、甲辰本(1784)、有正本(年代不明),等等。


據學者潘重規在《紅樓夢新解》「脂評《紅樓夢》新探」一文中分析,脂硯齋是一個滿族的「旗人」,而且和曹雪芹的關係極「深」。而脂批中的其他的批語署名者,例如:畸笏、梅溪、松齋等人,也是他們往還的紅樓夢迷。他們可能是從曹雪芹的祖父曹楝亭處,看到《石頭記》原稿的。曹楝亭是個藏書家,他不但藏有大量書籍,而且,往往極其熱心為其他作家出版書籍。如果《石頭記》的原作者隱名人,真的曾經和他交往,甚至委托他出版、傳播此書,也是可能的。


所以,脂硯齋他們曾經擁有、看過、鈔過、甚至刪改過、點評過《石頭記》稿本的前八十回,是可能的。


而這件事,據說就發生在曹雪芹生前。因為,據脂硯齋所述,曹雪芹在工作至第二十二回的時候就死了(如果脂硯齋沒有撒謊的話)。推想,脂硯齋的意思是:曹雪芹逝世的時候,他正在編輯、點評到第二十二回,而不是「創作」到第二十二回。但是,在第一百二十回卷終處,仍有提到此書的批閱者是曹雪芹。如果他在二十二回時已經離世,他怎能等及第一百二十回?


而脂硯齋沒有看過《石頭記》後四十回,是可能的。因為,現存的脂批,雖然前後歷經了二三十年的「點評」工作(從1754-1784),仍未見過任何提及後四十回的地方。


胡適和俞平伯,因此就斷定了,後四十回一定是印刷本的出版人高鶚續寫的。雖然高鶚自己明明說,他只是出版人。


據李察的推想,(到目前為止,這件事,仍只能是一種推想階段):前八十回和後四十回,都是同一人的作品。雖然這需要一點起碼的鑑賞能力,但也是很簡易的文學常識。因為,《石頭記》是一部完整的傑作,是前後呼應的、有生命的、有氣息的傑作。只要能夠看到:作者的目的,是描述一種名叫「中國文化」的東西,而他的作品,是一幢中國文化的巨廈,則可以斷定,這是一個完整的作品:就像一幢大廈那樣完整。而且,這作品呈現的,不只是一種外在的結構,而且是有一個深厚的內在靈魂的。作者從內裡看清楚了,「中國文化」的根本靈性之所在,和根本問題之所在,傑作才可能出現。


所謂「根本靈性」,是從一種象徵物品顯現的。這像徵品就是一塊遠古的寶玉。「玉」是最純粹的、最美麗的,也最容易打碎的。因此,李察以為,「玉」是一種精神,是一種柔和的堅持精神。「寧為玉碎」,是中國文化的重要信念。


但隱名人看到的「中國文化大廈」,卻是一幢將要傾倒、坍塌的大廈。因為,這大廈是斷裂的。隱名人所看到的「根本問題」,就是從孔子帶來的儒學斷層。全書的主題,就是講賈寶玉怎樣拒絕這一種醬缸裡的儒學。到他被迫成婚,到林黛玉被迫焚稿逝世,到他被迫赴試,到他被迫出走,簡直是一氣呵成,這一種氣魄,是不可能被高鶚或任何其他人續寫得出來的。


胡適等五四作家,剛剛從封建的嚴密壓迫中出來,一時或者未能感受文化中的潛在傷痛,所以就只能從外在去看這一本小說了。


而我們的問題,是隱名人怎樣「出版」《石頭記》?


正由於這本書,是一本極度危險的書,弄不好,就肯定會被鐵腕尊孔的滿清政府殺人毀書的。所以,隱名人一定曾經花費大量心思。而李察想像,比較安全的方法是把書分開兩半推出。前八十回,表面只是描寫繁華世界的愛情故事,是較為安全的。所以,他曾經委托曹雪芹的祖父代為出版,也不出奇。(也可能只是把抄本拿出來,在一般的市集或者廟會上出售。)至於後四十回,他可能是交給另外的舊書商販。他期望這前後兩半,總有合一的一天。所以,大約三十年後,也就是程偉元和高鶚決心把原稿出版的時候,他們才可能從北京的「鼓擔」書販中,得到後半的續稿。如果說,隱名人曾經親自充當這麼一個書販,李察相信,也是有可能的。雖然,那時,他大約已經八九十歲了。(李察猜想,他成書的時候,是五六十歲。)而這一件事,就是中國文化的最大幸運。至於說,這本書是兩個不同作家的作品,而且爭論到今天,則是中國文化最大的悲哀。無知,是使人心痛的。


至於另外的問題,例如脂硯齋是不是真的認識曹雪芹,而隱名人又如何認識曹雪芹,那就反而是不太重要的了。重要的是:我們要看得到中國文化的最重要問題,是在那裡。這樣,隱名人的心血,才不算是白費。


因為,如果看不到問題,這大廈,是真會倒下的。

卞和堅持甚麼?



(問到底 No.6955 2008 0228 Thursday)


卞和的故事,有的人非常熟悉。但許多人完全不
知道。其實,這故事是應該讓一切人都知道的。


故事說有一個名叫卞和的人,在山上發現了一塊
璞石。由於某種不可解釋的原因,他相信,這塊粗糙
的石頭裡面,蘊含了一塊美玉。他於是把這石頭,送
到當時的政治領袖,亦即是楚武王的手中。楚武王循
例徵詢左右的意見。或者,當時他真的是聽過專家的
意見。專家說,這是假的,那卞和是騙你的。楚武王
二話不說,就把卞和的一條腿砍了,趕出宮去。本來,
故事是到此為止。但是,卞和並沒有放棄。到楚武王
去世,他的兒子楚文王即位。卞和第二次獻上璞石。
李察猜想,這璞石應該不會太小,可能有一兩英呎直
徑。兩隻手,未必能夠捧得起。當時卞和只有一隻腳,
不知他怎能把這石運至皇宮。


但第二次的結果,完全一樣。楚文王把他的第二
條腿也砍掉了。等到楚文王同樣去世,楚成王即位,
有人發現,那卞和又來了。不過,這次,他只是抱著
石頭,在宮外哀哭。有人看見不忍心,就代為稟報。
楚成王命人剖開璞石,裡面真的有一塊美玉。


這就是聞名天下的「和氏璧」。


歷史沒有記載,這卞和因為獻上此璧,得到了甚
麼好處。而這塊「和氏璧」,在中國歷史上,也有一
段坎坷的遭遇。據說,秦始皇命李斯把這玉刻成為璽。
上面鏤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話。後來,始皇
去世,二世即位,趙高迫死二世之後,一度企圖自立,
他把這璽佩在身上,竟然發生地震。整個宮殿震動,
一連三次。這是不是真的?讓後來的人去猜想一下好
了。但絕對真實的是:趙高始終未敢自己登位,他企
圖讓秦三世登位。而這塊玉璽,在秦亡之後,就到了
漢朝君主的手上。一直到王莽的時候,還有消息,說
當時的皇太后因為生氣,隨手就把這石頭拿來摔人,
摔壞了一角。後來,用黃金補了,叫作「金鑲玉」。
所以,以後的國家文件上的國璽圖章,都是有裂縫的。
以後這中國人最美的一塊石頭,在中國歷史上不時出
現。但通常都是在皇朝覆亡,兵荒馬亂的時刻出現。
據說曾有一次,被投進井中。後來不知如何,又失蹤
了。


  另外一種想法是:或者,秦始皇並未把這石頭刻
為璽。秦始皇只是把一塊普通的藍田玉刻為玉璽。果
如是,則這可能是一個好消息。因為,玉可能尚在秦
始王的墓中,將來,始終有重見天日的機會。那就是
中國文化美麗光明站起來的一天。


  但是,我們的問題,尚未解決:


  到底,卞和堅持些甚麼?


  而這問題之前,尚有更加基本的問題:


  到底,卞和看到了些甚麼?


  這是更加重要的問題,因為,如果沒有某種重要
的慧見支持,卞和不可能有這樣的行為。他必定是
「看」到了某種異常震撼,異常美麗的畫面。他必定
是覺得,這玉是這樣的美麗,這樣的崇高,可以代表
人世的一切。我們今天的人,有所謂「真善美」想法。
但在遠古的心中,一切都是歸一的。真善美是同一的。
崇高的只有一點。問題是:卞和如何能看到這一點?
或者,這是一種歷史的奇跡。卞和讀過甚麼書?卞和
有何種經歷,今天的我們,一無所知。我們知道唯一
的只是:卞和就是因為他所看見的一種絕對之美,而
受到推動,以至萬死不辭,堅持到了最後的一刻。而
我們可以相信,這就是中國人最崇高的靈魂。他覺得,
如此之美,絕對不是個人物品,應該讓一切人擁有。
因為這一點,他才不惜犧牲,用了最大的努力,把這
玉送給中國文化的最高代表者。而這一位代表者,在
當時來說,是楚武王。雖然,在實際上,他只是一個
混蛋。


而一個更加深入的問題是,如果這玉真的是如此
之美,則,這美,又有何種意義?


李察相信,這就是《石頭記》的故事了。


隱名人創造了《石頭記》的故事,不是憑空創作
的。他讓這「美」,由一位天下最美的美人來代表。
這美人,就是林黛玉。黛者,代也。林黛玉代表的,
就是美,而「美」也不過是一種象徵,美的內裡,就
是一種最原始的中國精神。如是,就開始了另一個蕩
氣迴腸的偉大篇章。


  今日來說,能否找到真的和氏璧,其實已經不再
重要了。因為,這璧玉,已經因為兩個故事,一個卞
和的故事,另一個是《石頭記》的故事,而長存於中
國文化的心中。和氏璧所能代表的,就是中國精神,
是最原始,亦最美麗的精神。

  

《紅樓夢》在世界文學上的位置如何?


為甚麼《石頭記》是最偉大的?
(問到底 No.6957 2008 0301 Saturday)


如果拿《石頭記》和世界上最偉大的文學作品相
比,就可以看到,《石頭記》確是非常偉大,一點都
不遜色,甚至,可能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雖然,當我
們這樣說的時候,會引起很多爭論。


但是,無論如何,李察希望研究比較文學的有為
青年們,把這一個問題放在心上。將來,寫成一部有
份量的論文,讓全世界的朋友們,自己來比較一下,
古往今來,最偉大的,可以代表人類文化的作品,是
那一部。雖然,這樣是一種幼稚的比較行為。但如果
我們自認幼稚,自認確是文學界裡的幼稚生,我們以
自己的文學作品自豪,人家也是諒解的。更進一步說,
這種樣的「自豪」,其實是悲哀。你怎能以流比他人
更多的血和淚去自豪呢?這是自豪不起來的。或者,
我們總是會不再幼稚,較為成熟的。


從世界文學的範疇看,可以比較的文學作家,大
約有四五人。


一個是俄國的托爾斯泰,他有《戰爭與和平》。


 一個是法國的雨果,他有《悲慘世界》。


一個是西班牙的塞萬提斯,他有《唐吉訶德》。


一個是英國的莎士比亞,其實他也是一個隱名
人。沒有人知道他是誰。他有大量劇本。


一個是中國的隱名人,他只寫了一部《石頭記》。


其中,《戰爭與和平》刻劃的是「時代」。托爾
斯泰拿的是一張利刀,他把俄羅斯在十九世紀的面
貌,像切蘋果那樣,打橫割開了一塊,讓你細看。未
曾經歷那個時代的人,未曾看過「戰爭」的人,大可
細看。 


莎士比亞描述的,是「人」,是各式各樣的人。
他拿的也是刀。他也是非常冷的,毫不留情的,一刀
一刀的把各種樣的「人」,切開任你欣賞。但你總是
不容易比較,到底,「人」和「時代」,那一樣重要些。
而當他們解剖的時候,那一位解剖家偉大些。


雨果描述的,不是人,而是人性。嚴格說,也不
是人性,而是「人性的美好」。他不是冷的。他是熱
的。看雨果的作品最好了。他總是給你無限安慰。他
總是給你無限溫暖,無限信心,無限光明。所以,雨
果死的時候,法國人那樣傷心。


塞邁提斯的吉訶德先生,我們中國人非常熟悉,
因為,他就是西方的阿Q。西方阿Q ,描述的不是「時
代」,不是「人」,也不是「人性」,而是「理想」。或
者,我們會相信,這才是更加重要的。他可能比所有
人都更偉大一些。何謂「理想」?簡單說,就只是「向
上走」而已。倘若我們沒有了「理想」,我們就不可
能進化,我們就只會向下走,就只能變成老鼠。所以,
他也是十分重要的。


  至於我們的隱名人,他刻劃的,不是「人」,不
是 「人性」,不是「時代」,不是「理想」,而是「文
化」。


如果說,在「文化」裡面,一切都有了。有人,
有人性,有時代,有理想、、、,但,這樣說,仍未
能看到隱名人偉大的地方。


隱名人之偉大,是因為,他不是順向的,他是逆
向的。


這話何解?看雨果就知道了。看法國人多麼支持
他就知道了。雨果是受法國文化,甚至歐洲文化雨露
滋潤的。他發揚的,是西方文化最積極的一面。


只有隱名人是在迫害中成長的。儒家文化,並未
能夠為他提供支持力量。因為,文化斷裂,正在風雨
飄搖之中,文化的大廈,即將傾倒。而隱名人偉大之
處,他能夠找到遠古的文化動力。他獨力支撐這將倒
的大廈,他把遠古文化最優秀的一面,指給我們看。


這好比一場賽車。每一輛車,都有自己的燃料,
自己的機器。雨果、塞邁提斯、托爾斯泰,都深受基
督文化鼓舞。


但是,隱名人卻是被儒家文化壓迫的。他的汽車,
並無燃料。他只是一個拉車人。


當所有的人奔馳千里,他卻是一個人留在後面,
肩負的是繩索,拉動的,是那一輛五千年的破車。


我們所流的血和淚,比任何人都多。


所以,他是最偉大的。

何謂「痴頑」?


…………………………………………………*李察
(問到底 No.7198 2008 1029 Wednesday)



這兩個字,是《石頭記》裡的一隻眼睛。《石頭
記》裡面,有許多眼睛,這是其中的一隻。

另外的一隻是:「你哭甚麼?」當寶玉面臨人生
最慘苦的時刻,他哭得眼都腫了。但那和尚出現了,
和尚斥責寶玉,「你哭甚麼!」真是罵得痛快,這寶
玉,不是自問己經通曉了所有的人生大道理嗎?他不
是真正徹悟了嗎?還哭甚麼?真正明白的人,是只會
笑,不會哭的。

是的。這是一個笑話。

李察多麼自信。他以為,他己經超脫了。其實未
必。這天,他又偶然心血來潮,忽然想起,那和尚,
是怎樣痛罵寶玉的呢?「你哭甚麼!」真是罵得好。
再把那青梗峰下的《石頭記》拿來,從頭翻閱一遍,
竟出自了一身冷汗,原來,這句話,《石頭記》裡面
是沒有的。那和尚,也從不罵人。至於寫作《石頭記》
的隱名人,也從未如此說過。

真是見鬼。這一個意念,怎會無端端浮起?

那和尚,只呵呵大笑過,只說過,這不過是一時的
「痴頑」。可憐的李察,你莫要想得太了了。世間上
根本沒有發生的事情,亂說是沒有益處的。

或者,這就是一種「能入不能出」的症候?

身在其中的時候,以為天要跌下來了。其實,真
的只是笑話一場。

天怎麼會跌下來呢?跌下來的,不過是你自己吧了。

明天,太陽保証是還會升起的。

「你哭甚麼!」

***************************************

附錄舊文一篇: 如果你真的是有時間,不妨速讀一看。
是有點好笑的。如果沒有時間,就不看也吧。
-

「死」是甚麼?
…………………………………………………*李察
(問到底 No.7173 2008 1004 Saturday)


如果你問李察,「死」是甚麼?他會滔滔不絕,
口若懸河,告訴你許多道理。大約,他也曾寫過許多
這樣的「道理」,所以,說起來,不必用腦,不假思
索。


  但是,有一天他忽然接到邀請,要出席一次死亡
的盛宴,親眼目睹一次很普通的死亡。他卻哭泣好像
一個小孩子,甚麼大道理,都完全忘記。


  他只是盯著醫院提供的那幾部機器。一部是人工
呼吸機,不斷為將死的不幸者提供氧氣。還有一點動
力,迫使死者的肺部,不斷擴張和收縮,使垂死者好
像不斷的在動,好像很有活力那樣。


  另外,就是那幾部數字機器了。一部是心跳的圖
表和數字,一部是血壓的升升降降和起起伏伏。


  不是說過,數字僅只是外在資料嗎?還死盯著看
甚麼?大約他已經忘記了。


  因為,那些數字和圖表,實在是太恐怖。那躺著
的垂死者,反而不恐怖。


  看看脈搏,這一位曾經是運動健將的老者,這一
位九十二歲的健碩者,此刻,脈跳竟然到了一百三十
幾下。他是多麼多麼的努力。他還出汗。或者,他想
將自己的血壓,迫高一些?血壓已經降到不可以接受
的邊緣了。


  但你只須要轉一個頭。你去小一個便,你去呼吸
幾秒,轉一下回來,他的心跳降了。降到九十、八十。
你舒一口氣,你以為他平伏了。但是還在降,還在降。
還在慢僈的降、降、、、直到數字只有五十,你還在
安慰自己。他不是健將嗎?他平日的心跳不就是五十
嗎?


  但機器的尖叫聲音忽然響起了。數字轉為紅色。
低過五十,機器就警告你了。忽然又回到五十了,六
十了。你好想喘一口氣。但忽然,紅色的警告訊號又
來了。反反覆覆的日子,不會太長的。不要指望這種
反覆回復。生命就好像一條長河,奔奔不復,是永遠
不會回頭的。


  「你哭甚麼」?似乎這是《石頭記》的提示。這
是他當時從沒有想過的。只是此刻,要寫出的時候,
才忽然想到。


「死」是甚麼?是一去不回頭嗎?是那一串可怕
的數字嗎?不要怕,因為,那數字很快就會消失的。
那數字,很快就會變為零字的。那古怪而可怕的心電
圖,那一下子好像澎湃洶湧那樣的高山和平原,也一
下子回復平緩了,一直平下去,直到變為一條直線為
止。


  就是一條直線,甚麼波折,甚麼起伏,甚麼高低
的數字都沒有。那男護士走來,在機器上按了一下,
機器吐出來一條長長的字條,好像你在超級市場買了
好多東西那樣,有一長長串的數字。男護士把那數字
給你看。你的眼慢,他的手指指著兩個數字,23 35
………………這位笨李察,他要明天才明白,這是死者離
世的科學數據。死者是晚上十一時三十五分死去的。


  生命好像一條長河,是永遠不可能回頭的嗎?


噢,李察,你錯了。你錯過了。你太緊張,你沒
有用心,你沒有應用你的感覺。你連抬起頭來看一看,
都忘記了。你已經不是平日的你。你只是一個凡夫俗
子。你平日的氣概,都那裡去了?為甚麼你沒有抬起
頭來?為甚麼你不抬起頭來看一看?為甚麼你完全忘
記了?是的,這一位長者,這一位你的至親,他正在
天花板上呢,他正在你的頭上呢,他正在笑你呢。為
甚麼你沒有抬起頭來?數目字嚇怕了你嗎?他在笑
呢。他只是在笑你,這麼簡單的道理,都不明白!


這,在《石頭記》裡,就是叫做「痴頑」。你這
傻子!


此刻,當李察略為平靜的時刻,他對著打字機
的時刻,他的耳朵裡有音樂的時刻,他才忽然又回來
了。是的,生命並非一去不復的長河,生命是水,生
命是會蒸發的水,而水是會回來的!水是一定會回來
的!死是甚麼?死是蒸發,而蒸發是新生的前奏。看,
醫院裡的產房,嬰兒的哭聲,又震天響起了。看,爸
爸媽媽們,護士姑娘們,他們奔進奔出,多麼忙碌。
而嬰兒的聲音,多麼芬芳。

   88888888888888


後記:死是甚麼?這是李察不太想談的題目。
只是為了趕稿,為了沒有寫作的題目,勉強亂寫。但
是,無論如何,要多說半句:當一個人,眼睛只見前
面的時候,他的視野,就是只見前面。是必須抬起頭
來的。上面,另外有另外的風景。下次,不要忘記了。
(噢,還有下次?)是的,下次不要忘記了:一定要
抬起頭來!










爾有何貴?



這四字,本來是《石頭記》裡的。但不知何故,
這四字,這幾天才忽然入腦。走路行思,揮之不去。

讀者或者還記得,《石頭記》第二十二回(還是二
十三回?待查)裡,有一處是描述「寶玉妄談禪」的。
話說有一天寶玉不知受了何刺激,鎮日苦思,忽然寫
了幾句禪話,讓黛玉看到了。黛玉又好氣又好笑,深
怕寶玉走火入魔,就想到了幾句話,來質問寶玉。

黛玉問:「至貴者寶,至堅者玉。爾有何貴?爾有
何堅?」

這句話,翻出來就是:「你有甚麼價值?你有何
種堅持?」

請注意,那時還只是二十二回。那時,寶玉還只
是個孩子。一個孩子,可以偶然學人談談禪,好像莫
測高深那樣。但是,一個孩子無法回答這樣真正需要
回答的問題。寶玉就是因為自知功力尚淺,無法正面
面對人生最重要的問題。因此,談禪的心思,就擱到
一旁了。但是,這問題畢竟是紅樓夢裡最重要的問題
之一。以後,寶玉的一生,就是被這兩句話帶引的。
這兩句,是《石頭記》的眼睛。這是一個哲理人生中
的大問題。這裡只能點到即止。

但是,我雖然愚魯,也能明明白白的想到,這
問題,是不用人提出來的。每個人,在不自覺之中,
在潛意識之中,都會不自覺的自己去問自己。

到底,我的價值在那裡呢?如果我明白了這價值,
我又能怎樣堅持?我用甚麼去堅持?

能夠這樣在潛識中去問自己的人,是幸運的。因
為,他能夠在不知不覺之中,不斷調整自己。

天底之下,大約有兩種人。一種是真正愚魯的人,
他是從來不懂得這樣問的。就算是在潛意識之中,也
不會懂得問。這樣的人,也許讀過很多書,也許很有
錢,但他從來不會這樣想。他渾渾噩噩的,很快就過
完了一生。這是很好的。因為,他也不會有甚麼煩惱。
但危險的是另一種人,倘若他的智力,能夠在潛意識
中自覺到這個問題,但是,他卻因為種種其他慾望上
的原因,不能回答,那就是非常危險的。相信這是大
部份思想毛病的病根。從憂鬱症到精神分裂,都是由
這問題引起。

「西遊記」的作者是誰?

………………………………………………*李察
(問到底 No.7692 2010 0308 Sunday)
 
 
  其實,真正看過「西遊記」的人,今日是很少的。
因為,大部份的人,包括了李察本人在內,都是只看
過改編本,或者看過連環圖、電視劇,等等。至於作
者是誰,也是不重要的。一般流行的傳說,說作者是
一位名叫吳承恩的明朝小官。但也有人堅持相信,作
者是道教的邱處機。

  只是由於讀者「好開心」君的啟發,李察才去找
來西遊記的原著猛啃。
 
  而李察的結論,可以肯定的是只有一點:西遊記
的作者,一定是一位偉大的天才。這一位天才,地位
是跟《石頭記》的作者隱名人一樣的。而這樣偉大的
天才人物,不可能是吳承恩。因為,流傳下來的吳承
恩其他少量作品,裡面全無西遊記中的那一股英氣。
 
  再要說的是,如果我們能夠看到西遊記作者的用
心,就更會相信,有這樣的用心,就不可能以真姓名
在明朝那樣的黑暗世界裡,發表這樣重要的大作。因
為,這一種心思,會被滿門抄斬,誅九族的。
  
  那麼,西遊記的用心是甚麼?
  
  第一,西遊記不是佛教作品,也不是道教作品,
更不是儒家作品。裡面對於道教佛教,經常嘲弄。書
中的玉皇大帝,只是一個昏庸小人。而如來佛祖,竟
會開口向人討利是,觀音菩薩,更是擅長陰謀詭計,
並不神聖。至於儒家,雖然沒有敢嘲弄,但卻是全書
主要聲討的對象。
 
  第二,書中的英雄孫悟空,是理想和正義的化身,
但卻被一種緊箍咒束縛。相信,從前的讀書人,每看
到唐僧唸咒,就會想到,那書齋中傳來的陣陣背書之
聲。作者的寓意很明顯:中國人是處在束縛之中的。
是甚麼束縛呢?不用說,人人都知道。
 
  第三,書中的唐僧,代表的是一般的「好人」。
而這位「好人」,也是一位庸人,他是非不分,見識
淺陋。他唯一只會利用咒語,控制悟空。他是一位擁
有權力的、庸俗的好人。好幾次,他在色誘之前,把
持不定。如果不是悟空,他早己墮落。
 
  第四,書中的豬八戒,唯利是圖,目光短少,見
色起意。他像的就是阿Q。阿Q 是中國人深受儒學影
響之下的負面典型。只是,西遊記的作者,分析力比
魯迅更精到一些。他能分辨八戒和沙僧之不同。也就
是一般大眾和負面典型之不同。
  
  第五,書中的沙僧,面目模糊,不好也不壞。他
就是一般的大眾。這樣的人,在中國是很多很多的。
就像沙子那樣多,就像孫中山所說的,一盤散沙那樣
多。所以,說他是沙僧,是不錯的。
 
  第六,書中的悟空,代表的是最先進、最勇敢,
最聰明的中國人。只有悟空,是不受誘惑的。他只是
受到束縛。是肉體的束縛,也是心靈的束縛。而這種
束縛,是要到他徹底勝利的那一天,才會解除的。


為甚麼一定要看《西遊記》原著?

………………………………………………*李察
(問到底 No.7694 2010 0310 Wednesday)
 
 
  說起來,李察真是個大笨蛋。從小到大,未曾真
正看過《西遊記》的原著。連環圖和電影的吸引力太
大,從未曾想過要用心去看。總是以為,故事已經完
全熟悉,書也不用看了。
 
  這幾天連續著追看,才知道,要不是讀者「好開
心」君提醒,就是錯過了,甚至可以說,是白活了。
 
  作為一個炎黃子孫,豈可以未看過《西遊記》原
著?這是莫大的恥辱。
  
  《西遊記》是一部文學小說,不是神怪小說。魯
迅說這是「神魔小說」,以為是甚麼武俠或者科幻之
類,那是魯迅的大錯。這一錯,使一部重要的,有重
大啟發意義的文學和哲學作品,被人輕輕錯過了。而
這一部書,是直接啟發《石頭記》的。
 
  中國人的文化源流,離不開一塊遠古的奇石。在
遠古神話,這石是女媧煉石補天的巨石。在春秋戰國,
這塊石就是「和氏壁」。在明朝,這塊石就是孫悟空。
悟空是石猴,是從一塊石頭生出來的。在清朝,這石
頭,就是《石頭記》中的石頭,是賈寶玉的化身。
 
  為甚麼一定要是石頭呢?
 
  因為,在中國人的智慧裡,天是不平衡的,是傾
斜的,是有缺漏的。必須要人的努力來補足。女媧的
石頭,就是用來補天的。
  
  《西遊記》是文學小說,但其中的文字,並不艱
深。只是,多了很多描寫性質的詩歌文字。這些詩歌,
對中國文學熟悉的人,是欣喜非常,不願意放過一字
的。這些文字,使人更快投入於故事的氣氛之中。看
過電影《阿凡提》的朋友,大約會被片中的森林景色,
深深吸引。李察就看了兩次。如果有時間,看第三次,
也不嫌多。但《西遊記》中的描寫,更加生動。跟從
孫悟空遊歷水濂洞的朋友,一定會被其中的景色深深
引動。這是中國文字的優秀表現。文字之美,比立體
畫面,更加立體,更加傳神。
 
  但,文字方面,尚是次要的。
 
  主要是當中的訊息,太過重要了。

魯迅怎樣錯解紅樓?

為甚麼要評價鲁迅?
………………………………………………*李察
(問到底 No。7699 2010 0315 Monday)

因為,魯迅是錯的。他在很多方面,都是錯的。
他的基本觀點,是錯的。

他的錯誤,例如他主張鬥爭,不主張寬容,主張
痛打落水狗,還是從屬性質的。

他的錯誤,主要是他看錯了中國文化。他以為,
儒學就是全部的中國文化。他主張不要看中國書(相
信他指的是中國的舊書),只要看外國書。他認為,
中國書都是頹唐的、消極的。只有外國書,才是積極
的。

魯迅不像孫中山。孫中山是看得非常清楚的。孫
中山能夠分辨,周朝以前和以後的不同。孫中山看出
了,儒家並不代表中國文化。但魯迅的意思卻以為,
唯有儒家就代表了全部的中國文化。

雖然,魯迅的阿Q 正傳,是非常重要的批判作
品。阿Q 的形象,使人看到了,被儒學醬缸污染的
中國文化,面貌就是這樣的。

但是,倘若拿《西遊記》一比較,魯迅的偏見,
就十分明顯了。《西遊記》中的沙僧,是人不是獸。
而豬八戒卻是豬不是人。沙僧代表了平凡的大多數 ,
而豬八戒卻是受污染的少數。

魯迅寫了一本《中國小說史略》。這本書雖然只
是薄薄的一本,卻是指導性質的。今人對中國文化的
觀念,大部份來自此書。但是,這部書卻是不及格的。
因為,這書對《石頭記》和《西遊記》的觀點,都是
錯的。魯迅完全看不到《石頭記》的重點,也看不出,
《石頭記》全書一百二十回都是同一作者。他只是照
搬胡適的見解。他完全看不見《石頭記》裡面,那呼
喊著的中國靈魂。至於《西遊記》的精神,魯迅也同
樣看不見。

在中國歷史上,伯夷是第一個反對周朝以暴易
暴的人。伯夷認為周朝毀滅了周以前的中國文化。

中國人遠古傳下來的歌謠,據說有三千多首。是
孔子把這三千多首古詩歌,刪剩只有三百零五首的。
其中一首被刪的詩,僥倖被司馬遷在史記中引述,所
以保留了下來。那是伯夷的《采薇歌》。是他拒絕接
受周朝文化,上山采薇為食,餓死之前寫的:「登彼
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
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于嗟徂兮,命之衰
矣。」這首詩雖然簡單,但有兩個非常重要的訊息,
是觀察中國文化的重要眼睛。伯夷所說「神農虞夏」
就是遠古傳下來的文化傳統,但到周朝就斷了。周朝
正式肯定了父子相傳的家天下,已經不能代表中國人
「仁」的文化了。

但是,魯迅卻極不贊成伯夷。魯迅多方挖苦餓死
的伯夷。因為,魯迅看不到周朝割斷中國文化。

更奇特的是,魯迅雖然極力反對中國文化,但是,
他骨子裡,卻仍是一個舊式文化人。

多年前,李察寫過一小文:「有鬍子,可以放風
箏嗎?」大意謂:魯迅說,他自幼不喜歡放風箏,以
為那是沒出息玩藝。有一次,偶然發現弟弟私下製造
風箏,就把未完成的風箏奪過,摔在地上踏碎。多年
後,因為看到一本外國書,知道不對,想向弟弟道歉,
想和弟弟一起去放。一起嚷著,跑著,笑著。但魯迅
說,可惜弟弟和自己一樣,早已有了鬍子了。

為甚麼有鬍子,便不可以放風箏了?

這就是內視傾向的中國文化模式。魯迅批判阿Q
如此著力,但到底,離不開那一套,以為知識份子,
讀點書便夠。所謂「勤有功,戲無益」,這就是儒家
對他的潛在影響。中國人不曾發明飛機,是有緣故的。
右腦傾向的內射思維,對外物的興趣微弱。魯迅只是
一個例子。

但是,魯迅批判儒家的精神,仍是重要的。今人
企圖連魯迅都邊緣化,想全面復辟儒學。連「阿Q正
傳」都刪除,不讓中學生接觸。若干年之後,魯迅必
定逐漸淡出。只是可以肯定的一點是:《石頭記》和
《西遊記》卻是不容易從中國文化裡面刪除的呢?

中國人有甚麼書可讀?


………………………………………………*李察
(問到底 No。7701 2010 0317 Wednesday)

中國人常常有無書可讀的慨嘆。附後的一篇讀者
來論,可謂其中代表。

如果我們回到明朝和清朝去,這現象就更加強烈。
不是有一部甚麼「四庫全書」嗎?但那是經過清朝皇
帝嚴厲刪削的。盈千上萬的書,被毀滅了。自從漢朝
開始,中國統治者已經在不斷的刪除、修改、重寫中
國人的著作。中國人常常有無書可讀的慨嘆。

而最重要的、能夠生存的書,都是要經過「化妝」
的。像《石頭記》和《西遊記》都是化了妝的。或者
簡直就是用密碼寫成的。

那樣的書,給誰看呢?

就是給你和我看的。給一切有志追求的人看的。

所以,中國人不是無書可讀的。只是需要在沙中
尋金。相信,大量的好書,仍藏在大量的垃圾之中,
有待發掘。你需要一雙「金睛火眼」。這是《西遊記》
的密碼之一。

問題只是:為甚麼要讀書。

如果以為,書中真的是有答案的。書中是可能找
到現成答案的。例如,研究經濟的人,都想找到解決
經濟問題的好書。只是,這裡是照頭淋的一盤冷冷冰
水:世界上,能夠提供現成解答的書,是沒有的。真
理並不是在書本裡的。任何一本書,都不是真理,都
不是終極答案。以為書中自有甚麼甚麼屋,又有甚麼
甚麼玉的儒家想法,是騙人的。有這種想法的人,是
永遠都失望的。亦因此,無書可讀的想法,會是這樣
的強烈。書中,不但沒有屋,亦沒有玉。連答案都沒
有。

那麼,為甚麼還要讀書?

因為,讀書是參與到一個追求的行列裡去。無量
的前人,不斷探索,不斷追求,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
有用的啟發。這些「啟發」,就是各式各樣的好書和
壞書。壞書也是有啟發的。雖然,所謂「啟發」也並
非終極的答案,但卻是有用的。



附錄:


未留名者 已針對您的文章「為甚麼需要評價魯迅?」
留下新意見:


個人有幾個小小的問題想問己久,千年古國通常有一
個大問題, 是讀甚麼書, 因為中國的經典太多, 其
二,中國人受正式教育的機會只有十幾年, 其三, 中
國人早婚, 一旦成婚, 家庭責住一下子掩蓋知性追
求, 而且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同本國千年文化有緣,
大部分中國人中學時代往往不是沒有興趣就是在睡眠
中渡過, 真正的文化并不在一些不讀書的人生根, 魯
迅寫的中國小說史略, 是中國小說史開山第一本,
可以看出他甚博學, 他於現代文學地位尊, 并不代
表他不會錯, 後人一定會有所補足, 但是如果像魯
迅都不讀, 中國近代還有甚麼可讀? 在他以後的比
他更舊, 甚至內地的大學都重新提倡孔學, 中國更
大力尊孔來提高平民對執政者的忠誠, 還有甚麼可
讀?

誰是「無恥之尤」?


………………………………………………*李察
(問到底 No。7727 2010 0412 Monday)
 
  在孔門儒學裡,最厲害的力量,是其中的恥感教
育。這種教育,不但只造就了中國人的內向害羞的性
格,而且,更是一種嚴厲的監督力量,以人與人之間
互相恥笑的方式,使人不敢亂說亂動。
 
  如果這種恥的教育,真的是如此有效,使人人都
是道學先生,這也罷了。但事實不然。事實上,恥感
教育,兩千年來是完全無效的。封建士大夫三妻四妾,
虐待女性,而且荒淫浪蕩,除了追求仕祿,全無上進
求知之心。一直要到了鴉片傳入中國,大量中國人迅
速變成為吸毒者,更不知羞恥為何物。
 
  《石頭記》裡有一句名言:賈府裡,只有兩隻石
獅子是乾淨的:這是封建仕大夫生活的逼真寫照。
 
  到底是誰最無恥呢?是那些被逼死的女性,還是
逼那些女性去死的某種力量?誰是「無恥之尤」?
 
  《石頭記》的隱名作者,描繪了一個姓尤的、「無
恥淫奔」的尤三姐:

  且引述一段在下面。今日的色情文學高手們,誰
都自愧不如的:


………………………………….
  三姐兒聽了這話,就跳起來,站在炕上,指著賈
璉冷笑道:「你不用和我花馬弔嘴的,咱們清水下雜
面,你吃我看!提著影戲人子上場兒,好歹別戳破這
層紙兒。你別糊塗油蒙了心!打諒我們不知道你府上
的事呢!這會子花了幾個臭錢,你們哥兒兩個,拿著
我們姐兒兩個權當粉頭來取樂兒,你們就打錯了算盤
了。我也知道你那老婆太難纏,如今把我姐姐拐了來
做二房,『偷來的鑼鼓兒打不得』!我也要會會這鳳
奶奶去,看他是幾個腦袋,幾隻手!若大家好取和便
罷;倘若有一點叫人過不去,我有本事先把你兩個的
牛黃狗寶掏了出來,再和那潑婦拼了這條命,喝酒怕
什麼,咱們就喝!」說著,自己拿起壺來斟了一杯,
自己先喝了半盞,揪過賈璉來就灌,說:「我倒沒有
和你哥哥喝過,今兒倒要和你喝一喝,咱們也親近親
近!」嚇的賈璉酒都醒了。賈珍也不承望三姐這等拉
得下臉來。弟兄兩個本是風流場中耍慣的,不想今日
反被這個女孩兒一席話說的不能答言。三姐看了這
樣,愈發一疊聲又叫:「將姐姐請來,要樂,咱們四
個大家一處樂。俗語說『便宜不過當家』,你們是哥
哥兄弟,我們是姊姊妹妹,又不是外人,只管上來!」
尤二姐反不好意思起來。賈珍得便就要溜,三姐兒那
裡肯放。賈珍此時反後悔,不承望他是這種為人,與
賈璉反不好輕薄了。
 
  只見這三姐索性卸了妝飾,脫了大衣服,鬆鬆的
輓個髻兒,身上穿著大紅小襖,半掩半開的,故意露
出蔥綠抹胸,一痕雪脯。底下綠褲紅鞋,鮮艷奪目;
忽起忽坐,忽喜忽嗔,沒半刻斯文,兩個墜子就和打
鞦韆一般,燈光之下越顯得柳眉籠翠,檀口含丹。本
是一雙秋水眼,再吃了幾杯酒,越發橫波入鬢,轉盼
流光。真把那珍璉二人弄的欲近不能,欲遠不捨。迷
離恍惚,落魄垂涎。再加方纔一席話,直將二人禁住。
兄弟兩個竟全然無一點兒能為;別說調情鬥口齒,竟
連一句響亮話都沒了。三姐自己高談闊論,任意揮霍,
村俗流言,灑落一陣,由著性兒,拿他弟兄二人嘲笑
取樂。一時,他的酒足興盡,更不容他弟兄多坐,竟
攆出去了,自己關門睡去了。
…………………………………


  問題是,如此出格一位女性,在斷層中國文化的
氣氛之下,會有怎樣結局?她能擺脫「無恥」二字的
判決嗎?《石頭記》全書裡,只有兩位女性,是被「無
恥」二字形容的。一位是金釧兒,一位就是賈寶玉口
中的「尤物」尤三姐。金釧兒被迫跳井死去,而尤三
姐,也被迫自刎。寶玉說:「真真一對尤物:他又姓
尤!」到底《石頭記》的作者,是想寫一位簡單的「尤
物」呢,還是要擺出一句「無恥之尤」的暗喻?
 
  《石頭記》的作者,並沒有半點指責尤三姐的意
思。箇中描寫,細心翻書的朋友,會很久都在心裡留
下陰影的:雖然,《石頭記》的版本有不少,而另外
的版本,也有修改得尤三姐更加不堪的。但文字卻是
粗劣得多。
 
  話說那賈珍賈璉兄弟,恐怕留著三姐,終非善策,
便思量著要把她嫁出去。又查出了三姐的心上,其實
是喜歡一位名喚柳湘蓮的江湖人物。於是賈璉親自向
柳湘蓮遊說,湘蓮答允,還以家傳的寶物「鴛鴦劍」
作定情信物。而這三姐,自從訂親之後,也一反常態,
收拾心情,長留在家。每日只歡喜凝視掛在床頭的「鴛
鴦劍」。
 
  但是,有一天,柳湘蓮忽然上門退親了。原來他
在另外的地方,聽到了一些言語。連寶玉,也親口說
尤三姐和她的姊姊尤二姐是「真真一對尤物」,使湘
蓮產生了退婚的念頭。當湘蓮來到,向賈璉要回那柄
鴛鴦劍的一刻,賈璉還想爭論,不讓他退。但是,二
人的爭論,都被房中的三姐聽到了。「那尤三姐在房
明明聽見,好容易等了他來,今忽見反悔,便知他在
賈府中聽了甚麼話來,把自己也當做淫奔無恥之流,
不屑為妻;今若容他出去和賈璉說退親,料那賈璉不
但無法可處,就是爭辯起來,自己也無趣味;一聽賈
璉要同他出去,連忙摘下劍來,將一股雌鋒隱在肘後,
出來便說:「你們也不必出去再議,還你的定禮!」
一面淚如雨下,左手將劍並鞘送給湘蓮,右手回肘,
只往頂上一橫,可憐「揉碎桃花紅滿地,玉山傾倒再
難扶!」
 
  這是異常震撼的場面。但是,問題卻是更加震撼
的:到底誰才是真的無恥之尤?


甚麼人值得你為他等候一生?

………………………………………………*李察
(問到底 No。7730 2010 0415 Turrsday)
 
  這一個故事,莎士比亞是寫不出的。不是說,莎
士比亞沒有那一份功力,而是說,莎士比亞欠缺了那
一份悽慘的文化背景。
 
  這一個人,是這樣的好。以至,你只要聽到他的
故事,就悠然神往了。你只覺得,唯有他才是值得的。
如果他五年不來,你會為他等五年。如果他十年不來,
你會為他等十年。如果他一百年不來,那麼,在一間
靜靜的靜修室裡,你會為他等候一百年,渡此餘生。
 
  到底是何人,有這樣大的魅力?
 
  這一個故事,是值得你一看再看的。如果你看的
時候,沒有淚水,那是不要緊的。因為,那是因為你
還年青。你還沒有那一種思慮的苦楚。
 
  而故事尚未有完。那人,那值得你為他等候一百
年的人,忽然發覺了你的存在。他忽然發覺,只有你
才是最值得的。他忽然才知道,你的愛情,是絕對的,
是真的。要等到他親眼看到了,你躺在血泊裡的模樣,
他才忽然在驚詫莫明之中,徹悟了,明白了。
  
  李察奉獻給流行作家們一句:切勿仿作類似的故
事:不是說你沒有那一份功力,青年人的功力,沒有
人可以輕視,而只是說,如果你不知道故事的背景,
如果你不知道故事的文化焦點,那麼,就只可能把悲
劇,變作為鬧劇。
 
  這故事在那裡?
 
  這出現在《石頭記》中的故事在那裡?
 
  當然不會在網上的。網上的所謂「紅樓夢全文」
之類,全部都是脂硯齋的假古董。或者是李察的電腦
技術所限,根本就無法在網上,找到一個真本。他們
都只是在互相傳抄一個假的東西。大約也沒有人有這
樣的財力和決心,把在一七九一年已經出現的、活字
印刷的、一百二十回的紅樓夢在網上刊登。
 
  說起來,也有點不好意思:李察第一次發現這精
彩,是看到描寫尤三姐的幾句:


  只見這三姐索性卸了妝飾,脫了大衣服,鬆鬆的
輓個髻兒,身上穿著大紅小襖,半掩半開的,故意露
出蔥綠抹胸,一痕雪脯。底下綠褲紅鞋,鮮艷奪目;
忽起忽坐,忽喜忽嗔,沒半刻斯文,兩個墜子就和打
鞦韆一般,燈光之下越顯得柳眉籠翠,檀口含丹。
 
  這幾句話,好在那裡呢?你或者會想到,噢,那
些「故意露出」、「一痕雪脯」之類,是很好的。還有,
其中還描寫到了她的底褲。不過是一條「綠褲」而已。
到底好在那裡呢?
  
  就是帶著這一個問題,李察一時手頭無書,就想
在網上找來再看一次。但找極都找不到。原來想要找
的那幾句,竟然就是被脂硯齋刪去了。網上,是沒有
了「忽起忽坐,忽喜忽嗔」那幾句的。這才是最精彩
的動態描述,如果沒有了這一種動態,那麼,她的半
掩半開蔥綠抹胸之類,就完全沒有吸引力了。
 
  以上只是閒話。是不重要的。雖然,這樣的閒話,
還要多說兩句:那脂硯齋存心要把她改寫的更放蕩,
存心把她改寫成妓女不如,說不是男人淫了她,而竟
是她「嫖了男人」,卻無法看到真正具備吸引力的地
方,庸人之可笑,使人興嘆。但是,就是這樣的庸人,
竟然雄霸了整個的互聯網。包括了香港台灣大陸美國
全部的互聯網。你說可怕不可怕?(那脂硯齋還在「柳
眉籠翠」後面加上一個字:變成「柳眉籠翠霧」。連
基本的文學常識都沒有,加了這一「霧」字,就是把
本來的節奏改慢了。真為沒有看過原著的小朋友們悲
哀。)
 
  但是,這些仍只是閒話。因為,我們的正題是:
 
  甚麼人值得你為他等候一生?
 
  故事說到,賈府裡的賈珍和賈璉兩堂兄弟,還有
賈珍的兒子賈蓉三人,為了垂涎尤二姐和尤三姐兩姊
妹的美色,想方設法。吃了一個尤二姐,還想吃尤三
姐。可是,三姐的性格激烈,三人無法埋手,又怕留
著她終究是個禍,便思量要把她嫁掉算了。怕胡亂為
她找婆家,三姐未必肯接受。便由二姐出馬,盤了她
一夜。問她真心喜歡的是誰。
 
  那幾句話,便是這時候說的。那個人,她可以為
他等五年、十年、一百年。因為,二姐告訴他,那人
是萍蹤浪跡,未必再來賈府的。碰也未必碰到的。
 
  到底是誰呢?
  
  甚麼人值得你為他等候一生?
 
  賈璉等人猜想,一定是賈寶玉。但他們猜錯了。 
或者,那時賈寶玉的真性情尚未出現。而問題是:除
了賈寶玉之外,還有那一個男人,有這樣的魅力?
  
  《紅樓夢》裡幾百個人物,有那一個,有這樣大
的吸力?全世界幾十億人,有那一個,有這樣大的吸
力?
  
  或者,還可以測量的一點是:當你石榴裙下所有
的追逐者,全部都是平庸的庸才、甚至是無恥的奴才
之時,你偶然看到一個似乎是屬於「人類」的「人才」,
那種驚喜、決絕,就絕非等閒了。
 
  那個人,就是柳湘蓮。看小說的人,或者一時未
必知道,這柳湘蓮,不過是走江湖的戲子之類,他四
處為家,也沒有甚麼錢。雖然他是賈寶玉的好朋友。
他有甚麼好處呢? 
  
  或者,他唯一的好處,就是曾經把《紅樓夢》的
另一世家子薛蟠打了一頓。或者,就是這一場好打,
竟吸引了尤三姐?
 
  故事說,那薛蟠以為柳湘蓮是個戲子,當然也是
個男色之類,便想也吃一口,纏著柳湘蓮不放。那柳
湘蓮被他激得恨不得一下子打死。便化個計兒,裝作
答允,相約往北門郊外成事。二人各乘一馬,離開賈
府,漸行漸遠,到了人跡全無之處,柳湘蓮便結結實
實的把那薛蟠揍了一頓。
 
  但是,我們的問題,仍然存在:到底柳湘蓮的好
處何在?這樣的一個人,尤三姐但憑聽來的傳說,為
何便死心愛上了他?
 
  到底甚麼人,值得你為他等一百年?
  
  因為,在這污濁的穢水之中,他是唯一肯真正出
手的人。而這一點,等閒人是不會看見的。連尤二姐,
也只能勉強出賣肉體,換取暫時的生存。而三姐死得
也太早,看不到以後二姐怎樣被逼死了。故事太長,
這是另外一筆。但無論如何,如果沒有三姐的慧眼,
便不會看得見柳湘蓮。
 
  故事說,賈璉知道了三姐的心意,便四處留神,
看柳湘蓮到了那裡。但得來卻是全不費功夫。竟然讓
他在路上碰著了。還碰到,他竟然跟薛蟠一起。原來,
那薛蟠後來因為出門,在路上遇到了強盜,竟被柳湘
蓮救了。但這是不重要的。
 
  重要的是:有一句話,那賈璉隱瞞了沒有說。那
賈璉看見了柳湘蓮,便說如此這般,家裡有個絕色美
人,問他願意不願意相娶。那賈璉沒有說,是三姐主
動挑選他的。更沒有說,要等候他一百年等等情節。
但是,那柳湘蓮出於一種江湖豪氣,便慨然答允了。
還把家傳的「鴛鴦劍」交出,作為訂情的信物。
 
  或者,也是到了他離開之後,深宵裡才想到的,
那賈璉之類人物,一向是色迷迷的,何以這樣大方,
巴巴的要把一個「絕色」送他?
  
  於是他便去問賈寶玉。寶玉說,她們姊妹二人,
是真真的一對「尤物」,何況她又姓尤。這幾句,把
個柳湘蓮說得一盤冰水淋頭。他這才想到,這賈府之
內,真是沒有一個人乾淨的。只有那一對石獅子乾淨。
但又捨不得那劍,便想回去,索回寶劍退婚。
 
  閱讀《紅樓夢》的人,常常以為,這書太長,太
慢。殊不知道,到了緊要關頭,那種快速節奏,現代
沒有幾位作家趕得上。你簡直無法喘氣。
 
  話說,柳湘蓮來到,向賈璉討回寶劍,說家裡原
來早己訂了他人。那賈璉還想爭辯,說定了便是定了,
不能退回等語。湘蓮還想再說,但賈璉說此間說話不
便,要出去跟他再講。兩人對話,房裡的尤三姐,早
己聽見了。立即便意會到,他一定是聽到風聲,嫌自
己是「淫奔無恥」之流,不屑為妻。又想到,倘若讓
二人出去繼續爭辯,自己又有何趣味?便立即趕了出
來說,「你們不必出去再議,還你的定禮。」一邊淚
如雨下,將一把雄劍連鞘用左手遞與湘蓮,右手便把
身後暗藏著的雌劍往頸項處一橫。立時便是鮮血遍
地。《紅樓夢》的作者說,那是「揉碎桃花」甚麼的
兩句詩。詩句一出,像是忽然來了一個闊鏡頭拉開,
帶你離開現場了。
 
  這一種節奏之快,事情發生在頃刻之間,無人可
能預料。
 
  她等了他一百年,但一眼未看完,便提劍自盡了。
而這是莎士比亞遠遠及不上的文學手法。羅密歐為朱
麗葉殉情,不過是一種暫時的「誤會」,但這裡,卻
是一位決絕的可憐女性,在「無恥」二字底下的犧牲。
兩種張力,自是不能相比。
 
  再三思量,也未必想得到,這尤三姐,還有甚麼
路好走。而作者的「無恥之尤」的呼聲,便從此留在
宇宙的永恆深處,再也抹之不去。作者的兩句詩,帶
你離開現場,便是要你來到此處。
  
  至於湘蓮之後所遭遇的絕對震撼,由於李察暫時
手頭無書,又不想再看脂硯齋的混帳話,只能讓想像
暫時馳騁一會了。
 
  故事說,那湘蓮後來是忽然之間大醒大悟,跟隨
了一個「道士」失蹤去了的。這其實也是一個伏筆,
以後,賈寶玉的相同徹悟,也是相同失蹤的。
 
  甚麼人值得你為他等候一生?
 
  是的,柳湘蓮固然值得。但更有另一人,更加值
得。那便是《石頭記》亦即《紅樓夢》的偉大作者隱
名人,他的遠視眼光與理想,值得一生。




中國人有哪三塊寶石?

………………………………………………*李察
(問到底 No。7737 2010 0422 Thursday)
 
 
  其實,中國人最重要的石頭,共有三塊。
 
  第一塊,是卞和在山上採取的石頭。卞和看出,
此石有內在的靈性,內裡是一塊寶石。他三次企圖把
石頭獻給皇帝,先後被斬去兩條腿。結果,石頭變為
和氏璧,再化為玉璽。這一塊石頭,是真有其事,真
有其玉的。只是,今天的玉璽,不知流落何方了。這
代表中國精神的美玉,將來肯定是會重見天日的。卞
和的和氏璧,是中國精神的第一個代表,相信是很多
人贊同的。
 
  第二塊,是在「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上出現
的石頭,此石頭,後來誕生了孫悟空,是小說《西遊
記》中的人物,如果說,孫悟空是中國精神的代表之
二,相信也有人贊同。
 
  第三塊,是在「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上出現的
石頭。此石頭,據《紅樓夢》描述,就是女媧練石補
天的石頭。這是與中國人的傳統信念一致的。中國人
的傳統信念是:天是不平均的,需要人力加以補充。
所以,女媧要練石補天。而《紅樓夢》的石頭,後來
就化成了「賈寶玉」。他是中國文化的英雄。他反抗
飽受污染的中國文化,最後憤而出走。如果說,賈寶
玉是中國精神的第三個代表,相信亦同樣有人贊同。
 
  而有趣的是:《西遊記》中的石頭,所重在「心」,
孫悟空就是在「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中,接
受了最重要人生訊息的。而《紅樓夢》中的石頭,所
重在「情」。所謂「青埂」,就是「情根」。
 
  而「心」和「情」,是巧妙互補的。有心的人,
可以得到絕對自由,一個筋斗,能夠飛升十萬八千里。
而有情的人,生命就有了動力,能夠看見前途,洗淨
醬缸文化的污染。


為甚麼可以確信:《石頭記》的作者是隱名人?

………………………………………………*李察
(問到底 No。7740 2010 0425 Sunday)
 
  
  其實,這個問題,學術界裡面已經十分清楚了。
種種證據,已經確切羅列。《石頭記》亦即《紅樓夢》
的作者,不是傳說中的曹雪芹。曾經流傳過的幾則傳
說,都是書成很久之後的流言。就算是這些流言,也
已經証明是不可靠的。
 
  而李察的想法傾向於從內在的、本質的角度看。
這本書的本質,決定了作者不可能以真面目示人。這
本書的用意本身,決定了作者必須精密設計,用一種
最穩妥的方式,流播出去。
 
  第一個原因,這本書是文化上逆向的。世界上所
有的第一流文學作品,都是順向的。作者都是以文化
的代言人自居的。從托爾斯泰到莎士比亞,都在盡量
寫出本文化的光輝一面。他們也經常描寫骯髒政治,
黑暗社會,污穢人性。但是,在他們的心中,文化的
本來面貌,必定是美好無限的。他們都是順著文化的
潮流寫作的。但是,《石頭記》卻要讀者看到,本文
化的黑暗一面。《石頭記》反對的,不是某一位家長
賈政,也不是某一個皇朝的政權,更不是甚麼政治制
度。《石頭記》所反對的是文化。是被儒學污染,是
被政權提倡的斷層文化。所以,《石頭記》對伯夷叔
齊以前的世代,十分響往。這部書,到底要逆向到那
裡呢?作者沒有明說。由於文化上的逆向性質,使作
者必須提防恐怖鎮壓,所以,不可能把身份披露。
 
  第二個原因,這本書是「帶著枷鎖跳舞」。這本
來是一個現代名詞。意思是在專制政治之下,作者不
能明說自己的意圖。《石頭記》所描述的社會,是盛
世社會。林黛玊的詩,明明說過:「盛世無飢餒,何
須耕織忙?」而《石頭記》所描述的皇帝,也無限仁
慈,良善。《石頭記》所描述的政治,是十分好的。
這是一層厚厚的糖衣。這糖衣,保護了這書的內在訊
息,能夠自由傳達出去。因此,作者絕對不能夠披露
身份。
 
  還有這三個原因。這書的作者,智慧遠遠超越同
時代人。明清兩朝,絕對找不到任何一位才智之士,
有《石頭記》同等的知識與智慧水平。他是巨人,而
四周一望無際的,都是幾歲大的孩童。這種情況,注
定了他是寂寞的,他跟本不可能有任何溝通的對象。
能夠跟他溝通的,都不可能存在於當時當下的世界。
就如同你去到動物園裡,你看見很多的猴子,你也用
不著向猴子們自我介紹,我就是某某人,是寫了一本
某某書的某某人。這一種智慧超離的情況,在古今中
外,看不見第二個例子。所以,後世的人們,捧著他
的書,很難明白。而他也毋須告訴你他是誰。等到你
明白了,就自然知道的。









「柳湘蓮」是甚麼意思?







………………………………………………*李察
(問到底 No。7742 2010 0427 Monday)
 
  在全世界所有的文學作品裡,使用隱喻最多的作
品,就是《石頭記》了。找遍全世界,不可能再有另
外一部作品,含有如此多的隱喻。


  不少喜歡看《石頭記》的人,偶然找到其中的一
個隱喻,必定高興歡喜莫明。曾經提到,其中一個隱
喻是「無恥之尤」。明白了作者的心意,這故事就在
更高層次的地方入心了。到底尤三姐有沒有「嫖了男
人」?這是一個很壞的題目。因為,脂硯齋硬改了《石
頭記》的情節,說尤三姐是「嫖了男人」,脂硯齋之
類人仕,在沾沾自喜之餘,距離真正的明白,也就愈
來愈遠了。
 
  另一個很淺白的隱喻是「柳湘蓮」三字。一旦看
到了他就是《石頭記》中的另類英雄,他是唯一真正
出手的俠客,我們的文化光明前景,就如白日之日,
非常明朗。
 
  李察相信,所謂「柳湘蓮」,就是「柳相連」的
意思。無邊無際的柳樹,一棵連著一棵的生長開去,
這是甚麼圖畫?這就是無限光明的遠景。我們都會想
到,中國古代一個最動人的故事:夸父追逐太陽,希
望知道太陽要去那裡。他追了幾個大漠,終於體力不
支,倒在地上,飢渴而死。他死之前,把隨身的一根
手杖插了在地上,以後,這根他用作手杖的樹枝,就
化為一個森林了。無心插柳,柳樹成蔭,就是這樣的
一個故事。
 
  《石頭記》本身,就是這樣的一株柳樹。中國文
化的前景無限美好,這故事,不是非常動聽入心嗎?





林黛玉為甚麼姓林?


………………………………………………*李察
(問到底 No。7748 2010 0503 Monday)
 
    
 
 
  有最少五個暗示,可以讓我們猜想,她為甚麼姓
林。一個是從柳湘蓮想到的。如果柳湘蓮是相連著的
柳樹枝,從一根寂寞的小柳條兒,化為一大片森林。
這是一個間接的提示,或者,我們可以想到,為甚麼
她要姓林。
 
  第二個暗示,是從林黛玉的父親想到的。她的父
親名叫「林如海」。我們可以想像,這一片森林是這
樣的大,大得像海一樣。那就更加明顯,有了十分確
實的中國文化訊息在裡面了。如果我們確定了,「玉」
是中國精神的象徵,這一種絕對的美,這一種柔和的
堅持,這一種要補天的使命感覺,那麼,一個代表了
玉的美人,最好姓甚麼?
  
  第三個暗示,是從書中啟示的:這塊玉石,來自
大荒山,無稽崖。女媧煉石補天,練成了三萬六千五
百塊,單單剩下一塊未用,棄在青埂峰下。到底,「大
荒山」是在何處呢?
 
  原來是有書可查的。中國最古老的一部書是《山
海經》。大約這書太無稽了,連秦始皇都看不上眼的。
所以,在焚書的時候,沒有把《山海經》燒掉。而不
少遠古中國的零碎故事,都可以在《山海經》中找到。
夸父逐日的故事,就記載在這部書裡。一切企圖尋找
遠古中國訊息的人,都重視這本書。
 
  書中有一章,名叫「大荒東經」。或者,這一章
就是專門研究大荒山的。其中有一句:「大荒之中,
有山名曰?搖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葉如芥。
有谷曰溫源谷。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
皆載于烏。」


  這一株巨型大樹,樹幹有三百里那樣闊的大樹,
就是在大荒山裡面的。讓一個代表至美的,代表來自
大荒山石頭的中國美女姓林,不是很合適嗎?
 
  第四個暗示,是李察的老師潘重規先生說的。他
認為,林黛玉代表明朝,而《紅樓夢》的主題是反清
復明。而明未清初的時候,有不少反清志士,改姓為
林。因為,明朝的皇帝姓朱,而朱的意思是赤心木。
所以,許多志士改姓為林,是為了要紀念明朝的皇帝。
這一種理論,是有啟發的。雖然明朝的皇帝,值不值
得紀念,是另一回事,而隱名人能夠不能夠看到,明
朝不可能是中國人的希望,也是另一回事。但是,這
種理論,卻直接啟發了李察想到:隱名人的更大、更
深,從文化上觀察中國的規模。(請參看潘重規著:《紅
樓夢新解》)
 
  還有第五個暗示。《紅樓夢》第八十二回,寫林
黛玉吐血,使人鼻酸悲憤。這一個代表中國精神的美
女,終於遭逢不幸。第八十三回,賈母讓到訪的太醫
「順便」也為黛玉診察一下。太醫為黛玉看完病寫下
幾句病情。這幾句,也是有興趣研究中國文化的朋友,
不可以未曾看過的:


「六脈弦遲,素由積鬱。左寸無力,心氣已衰。關脈
獨洪,肝邪偏旺。木氣不能疏達,勢必上侵脾土,飲
食無味,甚至勝所不勝,肺金定受其殃。氣不流精,
凝而為痰,血隨氣湧,自然咳吐。理宜疏肝保肺,涵
養心脾。雖有補劑,未可驟施。姑擬「黑逍遙」以開
其先,復用「歸肺固金」以繼其后。不揣固陋,俟高
明裁服。」
 
  這幾句雖然蘊含中醫的高深學理。但是,外面人
也可以看見,中間最要緊的一句:「木氣不能疏達」
這「木」之氣,在醫學上是代表「肝」,但在文學上,
就是林姓之木,也是扶桑之大木,更是林如海中的那
相連的大木。而木氣不能上達,就是文化精神不能發
揚。結果當然是悲劇發生了。
 
  最後不能不提的是,第八十二與八十三回的文學
美,可說得上是千古絕唱。這並不是普通人才可能寫
得出的。必須是一個天才,才可能寫成這樣的篇章。
胡適說,後四十回是高鶚續寫的。真是連起碼的文學
素養也沒有。而這樣的人,卻得到西方學術界的捧場
重視,影響了五四運動的方向。

2013年10月30日 星期三

為甚麼只有假寶玉才是真的?



.
.
《石頭記》的作者「隱名人」,是中國文化五千
年長期煎熬孕育的奇才。若不是經過這許多黑暗朝
代,決沒有這樣的一個奇才出現。戰國,出了一個屈
原。漢朝,出了一個司馬遷。晉朝,出了一個陶淵明。
但都未全盤想通。要一直等到「隱名人」,才算是一
切清楚。中國文化的出路何在?要等到最後一個朝
代,才逼出來這一種思想。

他想到了中國文化的根本原理。但怎樣講得出
口?文禁森嚴的時代,人死不要緊,寫出的書,也無
法流傳。滿清最擅長「剔殺」。滿門不恐怖,九族不
恐怖,逐一逐一的剔殺,逐本逐本的焚燒,才最恐怖。
隱名人當然不會像寫反詩烈士那樣,任從宰割。所以,
《石頭記》是從反面寫出來的文化智慧。而這智慧,
就顯露在假寶玉的身上。真寶玉們都是只識儒術八股
功名的「祿蠹」。而假寶玉反叛儒家、往遠古尋覓智
慧的率真精神,才是真的。

他就是要寫一本好看的、能夠自動行走流傳的書。
讓靈性長存於天地之間。無論如何,不會消滅。

何謂「逆向」?



(問到底 No.6960 2008 0304 Tuesday)

  
  《石頭記》跟世界上其他的偉大作品,有一點基
本上的不同。其他的作品,包括了托爾斯泰、莎士比
亞、雨果、塞萬提斯、甚至陀斯妥耶夫斯基,都是順
向的。只有寫作《石頭記》的隱名人,是逆向的。


  或者有人問,陀斯妥耶夫斯基和塞萬提斯他們,
不都是窮愁潦倒的嗎?他們都不是幾乎餓死嗎?怎麼
說,他們都是順向的呢?


  所謂「順向」,就是說,他們是跟文化的發展方
向一致的。他們的作品方向,就是文化的發展方向。


好比一個有良好家庭教養的孩子,他們早就知道
應該怎樣做。人生的路向,非常清楚。順向的環境,
無論社會氣氛,思想潮流,哲學理論,都是一致的。
作為一個作家,他只需要努力向前,向著標竿直跑。
而且,標竿早已在前面了。


西方文化,主要是以基督「愛」的精神為導向的。
上述五位偉大作家,都沒有例外。亦可以說,這種思
潮感覺,是一條大河那樣的思潮感覺。作家們順風航
行,目標明確。


但是,《石頭記》卻是反潮流的。


  中國文化的發展情況,跟西方完全不同。中國人
遠古的精神已經割裂。自從周朝開始,一直到了春秋
戰國末年,一個斷層已經形成。儒學在兩千多年之間
席捲天下。尊君隆禮,人性扭曲。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血緣是主要的,而愛是次要的。這想法,潛在的意義
就是:人與人之間,物質是主要的,心是次要的。這
是儒學的現代版本。


  企圖離開這一種感覺的潮流,就是逆向。


  儒家教育主張,學問從屬於政治。孔子所言,入
則事奉父兄,出則事奉公卿,就是這意思。而科舉制
度,就是儒學和政治結合的模式。學而優則仕。讀書
的唯一出路是當官。而前景早有說明:「書中自有黃
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儒學要求所有的學生,絕
對依循權威。


  而且,儒學早己乘上了權力的列車。整所文化大
廈,由儒家獨佔。在列車之中的知識份子,思想是不
會迷失的。因為,一切都有固定公式。


  任何半途下車的人,必須面對一種徹底的迷惘:
火車己經開走,路軌不再存在。你往那裡去?你要自
己告訴自己。


  在兩千年儒學統治之下,讀書人是無書可讀的。
今天我們或者可以析出一部真莊子,但在隱名人的時
代,莊子不是莊子,只不過是儒學化的假莊子。所以,
賈寶玉只能靠一點詩詞戲曲度日。至於《石頭記》書
中引述的幾部道佛書,則只能是一個幌子,要來掩飾
他反對儒家的意向,讓賈寶玉裝瘋裝得更像一些而
已。而賈寶玉也不是真的要做和尚。他只是要回去,
回去大荒山,回去跛足道人的居所:或者,我們仍會
記得的。跛足道人曾經說過他住那裡。他就是住在「蓬
萊弱水西」的。這五個字,就是跛足道人的電郵地址。
那裡,就是女媧補天的地方,那裡,就是古玉的居所。
而賈寶玉為甚麼只愛林妹妹?他說過,「弱水」三千,
他只取一瓢。林妹妹就是林黛玉,就是玉的代表人,
林妹妹就是居住在弱水西的。寶玉跟著一僧一道,只
是回去弱水西的舊居吧了,林妹妹早就在那裡等著
了,那裡不是和尚寺呢。


所以,在中國這樣的斷層環境,文學作家必須兼
任思想家,兼任哲學家,兼任歷史學家。


如果問:女媧為甚麼需要補天?遠古中國人思想
中的天人關係是怎樣的?天為甚麼是有缺陷的?為甚
麼人為的努力是有用的?這一連串的哲學問題,也都
無意之間,落到文學作家的肩頭去了。因為,斷層壓
力之下,正常的中國哲學家,已經無法提供任何解釋
了。


所謂「逆向」,就是說,文化本身有了問題,無法
提供方向,作家自己,必須自己尋覓方向。


  或者必須一再說清楚。中國文化並無問題。問題
只是在近兩千年來,產生了一個儒學的斷層,使知識
份子,失去正確的航向。


而他是必須逆向行走的。中間隔了寬闊的斷層。
只有逆向而行,才能摸到那遠古一息尚存的脈搏。這
就是「玉」的真正意旨所在。


  還有一點必須說明:所謂逆向,主要是逆文化之
向,至於統治者的意志,則是次要的。隱名人面對的
是兩種壓力,一種是文化壓力,一種是民族壓力。《石
頭記》千方百計的遮掩,是在民族壓迫之下的權宜之
計。滿清統治者是文化大廈的權力管家,是開罪不得
的呢。

賈寶玉的出路何在?

(問到底 No.6646 2007 0425 Wednesday)


本來的本來,賈寶玉是不愁出路的。他是世家子
弟,總不成沒有飯吃。每天混在女孩子堆裡,遊山玩
水,寫詩弄文,總有過日子的方法。

而且,他也被迫參加了科舉考試,高中第七名。
隱名人不寫他考第一,是有深意的。無數故事,都說
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才子佳人故事,
是惡劣文化的重心,不知陷害了多少有志之士。

賈寶玉對於科舉,是對儒學整個系統的抗拒,而
不是因為害怕科舉考試太辛苦。對於有才學的人來
說,考試過關非常容易。而封建科舉的壞處,壞在斲
喪了所有人的才智。

賈寶玉的出路,並不是出家。他的出家,也是假
的,只是一種象徵。隱名人安排一僧一道來帶引他,
就是中國文化所有其他學問的意思。賈寶玉的「出
路」,從根本處講,就是中國文化的出路。是要離開
封建儒學的枷鎖,重歸中國文化的母體。


林黛玉怎樣吃蟹?



(問到底 No。6961 2008 0305 Wednesday)


代表中國文化的千古美人,怎樣吃蟹呢?蟹原是
最粗的鄙物。美人如何對付此蟹?


李察向來不太明白,為甚麼中國人喜歡拿菊花和
蟹並稱。這兩種事物,是各走極端的,欣賞菊花的時
候,為甚麼要吃蟹?或者,吃蟹的時候,為甚麼要欣
賞菊花?


這小小問題,《石頭記》已經為我們解答了。


請先看其中的一小段:


(三十八回)
、、、復又要了熱蟹來,就在大圓桌子上吃了一回。
寶玉笑道: 「今日持螯賞桂,亦不可無詩。我已吟
成,誰還敢作呢?」說著,便忙洗了手提筆寫出。眾
人看道:


持螯更喜桂陰涼,潑醋擂姜興欲狂。饕餮王孫
應有酒,橫行公子卻無腸。臍間積冷饞忘忌,指上沾
腥洗尚香。原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黛玉笑道:「這樣的詩,要一百首也有。」寶玉
笑道:「你這會子才力已盡,不說不能作了,還貶人
家。」黛玉聽了,並不答言,也不思索,提起筆來一
揮,已有了一首。眾人看道:


鐵甲長戈死未忘,堆盤色相喜先嘗。螯封嫩玉雙
雙滿,殼凸紅脂塊塊香。多肉更憐卿八足,助情誰勸
我千觴。對斯佳品酬佳節,桂拂清風菊帶霜。


寶玉看了正喝彩,黛玉便一把撕了,令人燒去,
因笑道: 「我的不及你的,我燒了他。你那個很好,
比方才的菊花詩還好,你留著他給人看。」寶釵接著
笑道:「我也勉強了一首,未必好,寫出來取笑兒罷。」
說著也寫了出來。大家看時,寫道是:


桂靄桐陰坐舉殤,長安涎口盼重陽。眼前道路無
經緯,皮里春秋空黑黃。


看到這裡,眾人不禁叫絕。寶玉道:「寫得痛快!
我的詩也該燒了。」又看底下道:


酒未敵腥還用菊,性防積冷定須姜。於今落釜
成何益,月浦空餘禾黍香。


眾人看畢,都說這是食螃蟹絕唱,這些小題目,
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諷刺世人太毒了些。說
著,只見平兒復進園來。不知作什麼,且聽下回分解。


x x x


以上一小段有關吃蟹的文字,表面平實,但從政
治高壓之下看去,感受絕對不同。


甚麼是蟹?蟹的行為是怎樣的?寶玉說蟹是橫行
公子,是沒有心腸的。而黛玉說,蟹持的是鐵甲長戈,
她只是為寶玉補充。寶釵的兩句,也是點題到肉:「眼
前道路無經緯」:做事行政只顧眼前,並無方向。而
皮裡春秋,內外不一致,只是黃黃黑黑的胡言亂語吧
了。


這樣的詠蟹詩,罵的是誰呢?隱名人先自說了:「只
是諷刺世人太毒了些。」


  本來,蟹不是問題,蟹和菊走到一起,才是問題。
最良善的人,和最野蠻的人,怎樣併二為一呢?這才
是人間悲劇之所在。這才是《石頭記》的深意。


  林黛玉在吃蟹之前,先己作了「詠菊」和 「問
菊」。詩句如下:

 
問菊  
欲訊秋情眾莫知,喃喃負手叩東籬。
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
圃露庭霜何寂寞,鴻歸蛩病可相思?
休言舉世無談者,解語何妨片語時。


詠菊
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
毫端蘊秀臨霜寫,口齒噙香對月吟。
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
一從陶令平章後,千古高風說到今。


詩中的「東籬」和「陶令」,說的都是陶淵明。 陶
淵明是千古以來,絕對少數的清醒者。也是極少數能
批判孔子的人。林黛玉引述他,非常仰慕。在橫行霸
道的高壓下,菊之清香,自然就更有風緻。沒有蟹,
就沒有菊。天堂與地獄並存,這才是悲劇。而菊是永
遠寂寞的,因為開花遲。舉世無與歡談,惟有默自發
放芬芳而已。林黛玉的詩,傾訴亦只能到此為止。再
說,就會觸動神經了。這就是叫做「淡淡的哀愁」。


林黛玉怎樣吃蟹?口齒噙香的時刻,無人可以傾
訴,唯有對月吟詩而已。



--------------------------------------------------------------------------------------------------------------
附錄: 《石頭記》三十八章中的菊花詩:


憶菊 蘅蕪君
悵望西風抱悶思,蓼紅葦白斷腸時。
空籬舊圃秋無跡,瘦月清霜夢有知。
念念心隨歸雁遠,寥寥坐聽晚砧痴,
誰憐我為黃花病,慰語重陽會有期。


訪菊 怡紅公子
閒趁霜晴試一遊,酒杯藥盞莫淹留。
霜前月下誰家種,檻外籬邊何處愁。
蠟屐遠來情得得,冷吟不盡興悠悠。
黃花若解憐詩客,休負今朝掛杖頭。


種菊 怡紅公子
攜鋤秋圃自移來,籬畔庭前故故栽。
昨夜不期經雨活,今朝猶喜帶霜開。
冷吟秋色詩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護惜,好知井徑絕塵埃。


對菊 枕霞舊友
別圃移來貴比金,一叢淺淡一叢深。
蕭疏籬畔科頭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數去更無君傲世,看來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負,相對原宜惜寸陰。


供菊 枕霞舊友
彈琴酌酒喜堪儔,几案婷婷點綴幽。
隔座香分三徑露,拋書人對一枝秋。
霜清紙帳來新夢,圃冷斜陽憶舊遊。
傲世也因同氣味,春風桃李未淹留。


詠菊 瀟湘妃子
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
毫端蘊秀臨霜寫,口齒噙香對月吟。
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
一從陶令平章後,千古高風說到今。


畫菊 蘅蕪君
詩餘戲筆不知狂,豈是丹青費較量。
聚葉潑成千點墨,攢花染出幾痕霜。
淡濃神會風前影,跳脫秋生腕底香。
莫認東籬閒採掇,粘屏聊以慰重陽。


問菊 瀟湘妃子
欲訊秋情眾莫知,喃喃負手叩東籬。
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
圃露庭霜何寂寞,鴻歸蛩病可相思?
休言舉世無談者,解語何妨片語時。


簪菊 蕉下客
瓶供籬栽日日忙,折來休認鏡中妝。
長安公子因花癖,彭澤先生是酒狂。
短鬢冷沾三徑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時人眼,拍手憑他笑路旁。


菊影 枕霞舊友
秋光疊疊復重重,潛度偷移三徑中。
窗隔疏燈描遠近,籬篩破月鎖玲瓏。
寒芳留照魂應駐,霜印傳神夢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憑誰醉眼認朦朧。


菊夢 瀟湘妃子
籬畔秋酣一覺清,和雲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莊生蝶,憶舊還尋陶令盟。
睡去依依隨雁斷,驚回故故惱蛩鳴。
醒時幽怨同誰訴,衰草寒煙無限情。


殘菊 蕉下客
露凝霜重漸傾欹,宴賞才過小雪時。
蒂有餘香金淡泊,枝無全葉翠離披。
半床落月蛩聲病,萬里寒雲雁陣遲。
明歲秋風知再會,暫時分手莫相思。




中國人的寶玉到了哪裡?



……………………………………………*李察
(問到底 No.7780 2010 0604 Friday)
 
 
  這一個問題,換一句話就是:「中國人的理想在
哪裡?」李察相信,如果這問題解決了,中國人必定
可以真正飛躍。


  中國人的理想,並非政治上可以解決的。政治只
不過是一種很卑微的工具。政治往往是低下的,卑鄙
的。只有文化才是高尚的。有朝一日,中國人的文化
問題解決了,政治才會高尚起來。
 
  《紅樓夢》第一百二十回,最後一個意念:賈寶
玉失蹤,但曾經回來,親見賈政最後一面。那賈政辦
完公事,正在兼程回返。坐一艘船,剛好到了一個毘
陵繹的地方,那天正好是乍寒下雪,便揀一個清靜的
去處,把船泊好了,要在此過夜。
 
  賈寶玉便是此時出現的。但見他身穿一件大紅猩
猩斗蓬,遙遙的望著賈政下拜施禮。賈政問,「是寶
玉麼?」但寶玉並無回答,那邊過來一僧一道,夾著
寶玉,飄然遠去。賈政待要追出,但見四野白茫茫一
片。不再見人影。
 
  《紅樓夢》全書的主調是紅色。但到了這裡,卻
一變而為白茫茫的一片。正好回應卷首詞:「好一似,
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所有的污
穢世界,到了此時,都完全昇華了,潔淨了。
 
  那一僧一道連同寶玉三人,從半空中拋下幾句歌
詞來:


  「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遊兮鴻濛太空。誰與
我逝兮?吾誰與從?渺渺茫茫兮,歸彼大荒。」
(我在地球上的青埂峰居住,我所存在的,卻是宇宙
太空。誰願意跟隨我?我又跟從誰個?啊,那渺渺茫
茫的遠處,我就要回返大荒。)
 
  寶玉到了哪裡?中國人到了哪裡?中國人的理想
在那裡?
 
  這一個難題,並非愚昧大眾所能知道的。中國五
千年上上下下,也只有一個隱去姓名的人,願意給我
們指出一個微渺的方向:那就是:「大荒」。


  中國人只有一部最遠古的書:《山海經》。此書無
人能解,但裡面有很多地方描述大荒世界。書中夾有
不多的幾個故事。包括了夸父逐日的故事。而裡面的
故事,都是被孔子禁制的。
 
  中國人的寶玉,中國人的理想,就是在遠古那尚
未污染的世界裡。




老賈母怎樣為你好?

.
.


有一位讀者,寫了懇切長信到李察網頁,說孔子刪詩,
提倡仁義等,無非都是為了我們好、、、。

老賈母就是為你好的典型。她的誠意,無可質疑。
看她怎樣拼老命在賈政之前,保護寶玉,不讓寶玉受
到絲毫棍棒損傷,就知道她是為你好。

而這種誠意,使寶玉無法拒絕。使寶玉的最後防
線,全面瓦解。為了這一點誠意,寶玉娶了一個不能
娶的臭女人,其實是間接害死了林黛玉。是寶玉的手
害死黛玉的,奇不奇。寶玉還參加了科舉考試,就是
為了報答這種為你好的大恩大德。

「為你好」是有一個大前提的。這大前提,《石頭
記》的作者深深知道,但寶玉未必知道。這大前提,
就是儒家的枷鎖。以寶玉的性格,本來鎖不住的。而
居然,也因為受了「為你好」的恩,鎖住了。

為你好的枷鎖,是一條下滑的鐵軌,使中國文化,
穩定而緩慢的向下滑行。


隱名人面對甚麼壓力?

(問到底 No.6959 2008 0303 Monday)



隱名人承受的是兩種不同的壓力。雖然,到了層
次的最高處,你會看到,這兩種壓力是同一的。但,
我們暫時把這兩種壓力,當作是兩種不同的壓力。這
樣,我們就可能把複雜切開,看到真相。


第一種壓力,是民族壓力。或者,我們今天的青
年人,再很難了解明末清初的那一種民族情緒。當所
有的男人,被迫剃髮,被迫用一種古怪的落後民族髮
型見人,那一種徹底的屈辱,只有龜兒子才沒有感覺。
而這是伴隨著無數的血腥鎮壓而來的。揚州十日,嘉
定三屠,是滿清的兩次著名屠殺事件。但一般讀書人
是不知道的。隱名人冒了極大風險,用了極大曲折,
把事情帶出。許多所謂「紅學家」,否定隱名人的隱
喻,以為《石頭記》中並無隱喻,而《石頭記》也並
非反清。他們不是天真得可以,而是在儒家教育之下,
腦袋麻木,已經不能轉動。隱名人塑造的林黛玉,表
面上就是來自揚州的。她第一次來到賈家,賈寶玉就
曲曲折折的問她兩次:你們揚州城裡,發生了一件大
事,你可知道?


  《石頭記》書中無數隱喻,都和民族的壓力有關。
這點,讀者如有興趣,可參考潘重規的著作。他己經
整理了很多。


  但是,無論如何,腦筋麻木的人,看到書中對於
「皇帝」的多種美化描述,又大惑不解了。如果將書
中的美化朝廷的大量字眼搜集起來,一定是十分有趣
的。林黛玉的詩句也明明說過,「盛世無饑餒,何須
耕織忙?」老百姓的生活非常之好,而林黛玉的政治
背景是「保皇」的。所以,閱讀《石頭記》要曉得把
其中的「保護色」揭去。


  需要注意的是:隱名人反清,但目標不是為了復
明。從前的人,是把這件事二而一的,他們以為,逢
反清者必定企圖復明。學者潘重規的多部著作中,都
非常強調隱名人企圖反清復明。這一點,使他落在一
種不利的辯論地位。


  因為,隱名人的目標要遠大得多。他反對科舉,
他所反對的,並非清朝的科舉;他更加不是要求回復
明朝的科舉,而是反對這一種喪斷人心的不良教育,
反對兩千年來儒學對中國文化的徹底破壞。他反清,
卻未必要求回復明朝。明朝的種種腐敗,明朝讀書人
遭受的壓迫與屈辱, 隱名人又怎能不知道?


所以,前面說,林黛玉只是「表面」上來自揚州,
但從隱名人的根本喻意看,她卻是來自蓬萊仙景。


  隱名人面對的壓力有二。第一是民族壓力,但這
是次要的。第二是文化壓力,這才是主要的。


隱名人所塑造的賈寶玉和林黛玉,就是對於文化
壓力的反抗。


  亦可以說,賈寶玉的基本性格,就是對抗儒家。
賈寶玉從頭到尾,都是性情中人。何謂「性情中人」?
有個性,有性格,有感情,能夠獨立思考,不落俗套。
只有那一位「真」寶玉(即書中的甄寶玉),才是行屍
走肉。這一位真的寶玉,是沒有性格的。因為,他的
唯一生存目的,只是為求科舉與功名。賈寶玉最初遇
見這位面貌和自己一樣的人,本來十分歡喜。但三言
兩語一接觸,賈寶玉就失望了。他知道,這又是一位
「祿蠹」。隱名人創造這一位祿蠹,就是要把賈寶玉
的真性情顯出。而賈寶玉的這種性情,並非只從角色
的對白顯示的。所有全部《石頭記》從頭到尾顯示的,
這一位活生生的人物,就是這種真性情,就是對於斷
層文化壓力的反抗。


隱名人面對兩種壓力,但他塑造的,卻是只有一
所「文化大廈」。腐敗的滿清,只是這文化大廈的「管
家」。其實,隱名人創作時的滿清,可能尚未腐敗,
但他已經看到了這文化大廈必然傾倒的趨勢。

賈寶玉是怎樣塑造出來的?

……………………………………………*李察
(問到底 No。7776 2010 0531 Monday)


  就像電影預告一樣,《紅樓夢》第三回有兩首詞,
事先為讀者描寫了賈寶玉的性格:




後人有《西江月》二詞,批寶玉極恰,其詞曰: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
腹內原來草莽。」
「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
那管世人誹謗!」
又曰:
「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淒涼。可憐辜負好時光,
於國於家無望。」
「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褲與膏粱:
莫效此兒形狀!」


  在整部大書的開頭,來一番這樣的描述,讀者會
有何種期望?詞中「紈褲與膏粱」,大約就是富貴人
家的有為青年了。作者好像是事先提出警告:你們千
萬不要學那賈寶玉!


  今日的大陸網上,仍有人以為,這就是賈寶玉的
真正面目,寫來批判賈寶玉的大文章,詳細覆述賈寶
玉如何與女孩子鬼混,又如何與男孩子有曖眛的關
係,以為賈寶玉就真的是「於國於家無望」的廢人一
個。
  
  但是,相信這樣的誤解,很快就會消散的。《紅
樓夢》是一種逆文化的逆向文學,其中對於傳統儒家
文化的批判,相信很快就會被了解的。
 
  而這樣子的形象塑造,古今中外,大約只有《紅
樓夢》一書是這樣的。外國文學之中,只有塞萬提斯
的「唐吉訶德」有類似設計。唐吉訶德表面是個挑戰
風車的瘋子,但實際上是個積極的理想主義者。這一
種設計,讀者最初可能不會明白,以為他只是瘋子,
以為他只是行為乖張,不理會眾人的「誹謗」。但是,
一旦讀者融會明白,就會產生一種強力的推動作用,
使讀者投入到相同的情緒之中。


  在美學之中,有一個名詞叫做「逆來順受」。大
凡藝術設計,比較容易的是「順來順受」。你一看就
明白,一見就喜歡。但「逆來」的作品,卻並不會這
樣。初時是極端不順眼的,甚至是討厭的,仇恨的。
可是,到了某一階段,就能夠在不順眼的表層底下,
看到另外的,逼真的,光芒萬丈的珍寶。這時,你就
會熱烈擁抱你先前絕對不接受的那怪物了。
 
  相信,投入去看的人,一定能夠在潛意識之中,
與真正的賈寶玉溝通的。而至於作者的另外設計,例
如,說他是啣玉而生,說他代表的是中國文化的美好
傳統,而這塊玉,象徵「國璽」,所以,賈寶玉是有
「愛紅」之癖的。他最喜歡吃紅色的東西,就像玉璽
喜歡硃砂印泥一樣。但是,這樣的描寫,這在眾多紅
學論文中出現的現象,都是次要的,是輔助性的。賈
寶玉的根本性格,他那特立獨行的性格,他那乖張的
行為,他那「於國於家無望」的表面現象,才是真正
大有希望的呢。

誰是天下第一淫人?






……………………………………………*李察
(問到底 No.7783 2010 0607 Monday)
 
  《紅樓夢》第五回,賈寶玉在夢中,被警幻仙子
封為「天下古今第一淫人」。嚇得寶玉慌忙辯解,說
自己只是疏懶讀書,而且自己年紀尚幼,不知道「淫」
為何事。
 
  仙姑說,你不是淫,而是「意淫」。一般人的淫,
不過是皮膚濫淫的蠢物。你的意淫,卻是我最喜歡你
的一點呢。
 
  警幻仙子還解釋了,甚麼叫做「意淫」。他說,
像你這樣的人,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輩推之為「意
淫」。「意淫」二字,可心會而不可口傳,可神通而不
可語達。汝今獨得此二字,在閨閣中雖可為良友,卻
於世道中未免迂闊怪詭,百口嘲謗,萬目睚眥。
 
  今日的香港台灣文化,常常見到的「意淫」二字,
大約是來源於此。但是,今日的意淫,與《紅樓夢》
中的「意淫」,意義可能完全不同。今日的意淫,是
指沒有行動,而只是語言,或心意之淫念。
 
  但是,《紅樓夢》中,寶玉一進「太虛幻境」,便
見到一對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所以,賈寶玉被冊封為「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亦不
是真的。而這個「淫」字,也肯定不是今人心中的「淫」。
而是另有解釋。
 
  按照李察的推想,這「淫」字,可能代表一種想
望,或慾望。而我們知道,「求知慾」之慾,也是慾
望之一種。而這種慾望,是無人可以反對的。
  
  一種慾望,倘落在庸人,就是皮膚濫淫的蠢物。
但是,相同的慾望,也可能是聖潔崇高。
 
  同一篇章中,作者兩次提到「貓兒狗兒打架」,
作為賈寶玉夢中行為的背景。是甚麼背景呢?當然現
代人是一看即明的。太多人重覆說過了:Birds do it ,
Bees do it,那是甚麼?
 
  那是無邪的,天賦的生物繁殖需求。是完全不能
非議的。
 
  那麼,問題何在?
  
  從甚麼時候開始,「性」變成為一種罪行,一種
違禁?
 
  到底,動物和人有何不同?
 
  不同之處在於,動物是有性無情的。所以,從來
沒有人指責動物是「淫邪」的。只有人類有這問題。
當人類在情和性兩者間失去平衡,一心追逐皮膚的享
受,忽略了內心深處的情,那就是不好的。
 
  情和慾的失衡,小則傷害自己,大則傷害他人。
因此,賈寶玉在夢中,忽然來到一處險惡的地方,迎
面一條黑溪阻路,無路可通。


  那就是「迷津」。皮肉享受,是個險惡的無底深
淵,一失足,就如同跌落毒品迷津,難以挽救。
 
  幸運是賈寶玉在「迷津」前忽然驚醒,沒有泥足
深陷。亦因此,我們可以推想,《紅樓夢》的作者,
並不是指出賈寶玉是「天下第一淫人」,而是「天下
第一情人」。而賈寶玉的情,是不分男女的。所以,
賈寶玉有男性朋友,亦有女性朋友。無知者看書,以
為《紅樓夢》中的描寫是同性戀之類。但其實,賈寶
玉內心之純,無人可能想像。非天下之至純,是配不
起這一塊象徵中國文化的「寶玉」的。



誰肯娶薛寶釵為妻?

.
.

只有一個人肯。那就是賈寶玉。如果是另一個心
靈,怕早己發瘋。賈寶玉有一個祖母。而祖母,是為
你好的。沒有人可以質疑賈母的誠意。她誠心誠意為
你好。為了寶玉的前程,為了怕林黛玉身子弱,其實
是怕了林黛玉的真性情,安排寶玉娶薛寶釵。

薛寶釵這個人,正是未曾得志已忘形。她以為可
以掌握大觀園的全部權力。她的一番發言,請往書中
找。她喜滋滋地說,要實施無為之治。要治理好全部
的一切。就像當今聖上治國那樣治。

她還規勸寶玉。就像為你好的賈母那樣規勸。勸
甚麼?勸寶玉讀書,考功名,為家國爭光。

這是寶玉的最後心防。娶個臭女人,也還罷了。讀
聖賢書?卻是萬萬不可的。而寶玉也居然讀了、考了。
內外交煎,再不出走,是無天理。

這裡面有一條線。這線劃分陰陽。整個文化中的
儒術氣氛,是不可以接受的。這就是紅樓大義。



《紅樓夢》的「內在本質」是甚麼?



.
.

《紅樓夢》(即「石頭記」)的內在本質,是任何一個真心的讀書
人,都能感受的。只要捧起書來,賈寶玉和林黛玉那
種屈曲不能伸張的悲哀,必定明白。

因為,那時,所有的讀書人都是全無出路的。唯
一出路,就是儒學科舉。而這不是一個人的問題,是
全部人的問題。所有事情,都可以從這裡得到線索:
知道中國社會,為甚麼二千年來只能停滯在史前方式
的農業耕作。

《石頭記》的內在本質,就是企圖把中國文化的
一切都描寫出來。所以,「隱名人」需要設計一個「大
觀園」。但學者專家們通常很容易離開青年人的率真
感覺,拼命研究,卻只能從外面看,以為「大觀園」
只是一個園林勝景,不知道其實是文化的大觀,是有
綱目,有重心,有靈魂的精心刻劃。那是整個民族與
文化的呼聲:「隱名人」希望把我們從儒學的污染中
解救出來。這,就是《石頭記》的內在本質。




為甚麼賈寶玉愛林黛玉?




(問到底 No.6954 2008 0227 Wednesday)


沒有任何其他原因,只有一個原因。因為,林黛
玉是賈寶玉理想的化身。


在全部大觀園裡,漂亮的女子無數,但是,只有
一位林黛玉,真正了解賈寶玉,真正能夠與賈寶玉分
享他的遠見。所有其他人,都只以為賈寶玉是一個終
日混在美女群中的公子哥兒,而且,這一位公子哥兒,
是瘋瘋顛顛的。因為,全世界的庸俗人,都以為,只
識追求理想的人,是瘋狂的。而賈寶玉不喜歡讀孔子
的聖賢之書,這樣的人,是顛的。今日我們或能了解,
這賈寶玉才是真正的性情中人,性格中,沒半點虛偽
的成份,他是真情的,他是智慧的,只有他,能夠看
清楚中國文化的真相。而我們庸俗的俗世人,就以為,
這樣的人,是顛的。


只有林黛玉認同他的理想。只有林黛玉,從來不
勸他求取功名富貴。只有林黛玉,是他的真正知己。


問題是,何謂「知已」。能夠徹底和他分享慧見
的,就是「知已」。而寫作《石頭記》亦即《紅樓夢》
的隱名人,並不以為,這只是一場簡單的愛情悲劇。
因為,這更是有象徵意義的悲劇。因為,林黛玉不只
是一個「知已」,而是理想的化身,林黛玉就是林代
玉。她所代替的,就是遠古傳下來的一顆「玉」。而
在實際上,她代表的不只是「玉」,而是「玉」所象
徵的中國精神。


  中國人認為,玉是美的。玉所代表的,是人性最
純真的一面。而作一個人,就是要作「寧為玉碎」的
人。中國人的成語,「寧為玉碎,不作瓦全」,就是
說,作缸瓦,是沒有意義的。


  不要以為這是一個無稽的故事。這故事是真的。
是真有來歷的,是真有意義的。


  那一塊古玉,亦是真的有這一塊玉。雖然故事稍
長,但只有這一個故事,能夠代表遠古的中國精神。
這就是「和氏璧」的故事了、、、。

賈寶玉的悲哀,是甚麼悲哀?



…………………………………………………*李察
(問到底 No.7410 2009 0529 Friday)

  賈寶玉是以風流種子的形象流行的。庸眾以為他
只是浮淺的富家公子,而大觀園也只是行樂的地方。
但有深度的讀書人,不會這樣看。

  《石頭記》是一本奇書。無端端的,一群富家兒
女吟詩作對,突然間,會標出這樣與眾不同的一首絕
對悲哀的傑作。
  
  這曲子,是在二十八回出現的。是在書的前半部。

  他悲哀些甚麼?

****************


於是拿琵琶聽寶玉唱道:



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

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

睡不穩紗窗風雨黃昏後,

忘不了新愁與舊愁。

咽不下玉粒金波噎滿喉,

照不見菱花鏡裡形容瘦。

展不開的眉頭,

捱不明的更漏。

呀!

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隱隱,

流不斷的綠水悠悠。



唱完,大家齊聲喝彩。獨薛蟠說無板。寶玉飲了
門杯,便拈起一片梨來,說道:「雨打梨花深閉門」。
完了令。

******************


當然不是無病呻吟。雨打梨花,就是狂暴的絕對
統治。是不可胡言亂語的高壓。讀書人,那敢啍半聲?
如果有一個讀書人,他遍讀所有的書,看清楚了這二
千年來的實質,他的悲哀,就是這樣的悲哀。

甚麼是新愁與舊愁?未必就是新仇與舊仇。新愁
是滿清的高壓統治,是揚州十日,也是文字獄。中國
人無法抬頭,只能作奴隸。舊愁就是兩千年的斷層氣
氛,就是他一生不想參與的科舉儒學。但這是無法說
出口的。雨打梨花,他只能深深閉門,半聲不吭。

所以隱名人必須隱名,連名字都不讓人知道。

這是很淺白的詩。文字愈淺,內涵愈深。請留意
詩中的「的」字。五四以後的新文人,揚棄古文,亂
作新聲。但白話文的前驅者,其實是隱名人。

喜歡朗誦的朋友,或者可以試誦,看效果如何。
當中的那一個「呀」字,大約是很長的。有多長?就
是你的一串眼淚那樣長。





賈寶玉為甚麼姓賈?


………………………………………………*李察
(問到底 No。7755 2010 0510 Monday)
 

 
  在《紅樓夢》裡有兩個寶玉,一個是假寶玉,姓
賈。另一個真寶玉,姓甄。
 
  兩個寶玉面貌和家世完全一樣。行為舉止也完全
一樣。只是有一點不一樣。兩人的思想,完全不一樣。
兩人相見,賈寶玉驚喜異常,以為遇到了知己。可是,
談了幾句,立即便知道,這一位甄寶玉,跟一般庸人
完全一樣。又是一個一心為功名追求仕進的「祿蠹」。
兩人話不投機,賈寶玉所看見的中國文化現實,甄寶
玉完全看不見,他只想發財做大官。
 
  問題是,這一個看似完全是「假」的大故事,是
不是「真」的?當中,有甚麼微言大義在裡面?
 
  有不少學者,認為這是一個「真」的故事。他們
花了很多筆墨和心思,去考証大觀園到底在那裡,又
考証,到底書中的人物,那一個是那一個。賈寶玉是
不是曹雪芹的自敘,等等。
 
  而這世界就是這樣奇怪。你說是假的,人們就偏
不相信,偏要說你是真的。
 
  到底這世界,是真的還是假的?到底,這大觀園
裡所有的悲情,是一僧一道帶引寶玉出走那樣的宗教
虛幻,還是實有所指?
 
  要分辨,其實是非常容易的。
 
  因為,你自己的眼淚,是不會欺騙你自己的。每
一次,當你掩卷唏噓,不忍再看的時候,那種感覺,
肯定就是真的。如果這種感覺是真的,那麼,造成這
種感覺的因由,也就是真的。
  
  是甚麼力量,逼使一個一個的好人,走上絕路?
是甚麼力量,逼出來這整個的文化崩潰?這是絕對不
可能作假的。只有若干像胡適之流的「紅學家」,拿
著書就只想做論文爭名譽地位和學位,根本從未曾感
受過,才有這種真真假假的幻像。
 
  所以,問題是:到底《紅樓夢》的真,真在那裡?

寶玉與黛玉的愛情基礎何在?


寶玉與黛玉的愛情基礎何在?
.
.

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在《石頭記》的後半才
完整呈現。寶玉愛黛玉,有深刻的文化基礎。不是因
為林黛玉美貌多才,而是因為,林黛玉是唯一了解他
的人。整個大觀園裡,唯有黛玉明白他的苦心。這是
《石頭記》裡非常明白的意旨。表面上,寶玉只是一
個不肯讀儒書,不肯隨波逐流的世家子。但實際上,
他的行為,卻有重大意義:二千年來的讀書人,全無
出路。唯一出路,就是死讀儒書考功名。這不但封鎖
了中國文化的智慧,亦導致中國只能停頓在農業社
會。中國人,只能在臭醬缸裡活著。大觀園,就是一
個大醬缸。寶玉能往那裡去?誰明白他?

只有黛玉一個人。

這就是他們的愛情基礎。我們可以想像,如果拆
散這兩個人,意味甚麼。這是至高無上的愛情,而這
種愛情,是超乎一切,甚至超乎生死的。一般的愛情
故事,是你死了我也活不下去之類。但寶黛之愛,是
五千年文化的結晶,是超出這等想像之外的。

大觀園裡面有甚麼?

大觀園裡面有甚麼?
.
.

《石頭記》的主體是「文化」,而這文化,是在
「大觀園」裡發生的。所謂「大觀」,就是文化中的
一切現象。但以胡適為首的知識份子看不到這點。他
們只能看到外在的建築物。甚麼「蘅蕪院」、「瀟湘館」
等。滿清時代,尚無「文化」這字眼。但《石頭記》
的作者「隱名人」,被迫親眼見証這一種特別的文化。
書中四百個人物,就是中國國民性的代表。這一批人,
生活在特殊的時空裡,有特殊的人格。「隱名人」無
法拿這一群人與外國比較,但他飽覽群書,可以與遠
古歷史上的中國人比較。陶淵明說過,桃花源裡,居
住著的是一群古人,是不知有漢朝,更不知有魏晉朝
的古人。原理是相同的。

《石頭記》的主體是「文化」,主題則是「污染」。
大觀園裡的文化,是慘受污染的文化。這一所中國文
化的大廈裡面,黃金白銀固然多,污濁溝渠也不少。
但因為污水上溢,清醒的人,無法在裡面生活。

如果孫悟空來到大觀園會怎麼樣?

如果孫悟空來到大觀園會怎麼樣?
………………………………………………*李察
(問到底 No。7739 2010 0424 Saturday)
 
 
  如果孫悟空來到香港,或者深圳,或者台北,甚
至澳門,他看到那樣多的妖魔鬼怪,會不會抽出金棒
子來,一頓子亂掃,讓宇宙重歸清寧?
 
  或者會的。相信,故事情節會跟「King Kong大
鬧約紐」一樣,大受歡迎。
 
  所以,孫悟空一定是受歡迎的。每一棒,都令人
深深叫好。李小龍之所以受到歡迎,相信,也有一點
孫悟空的影子在內。
 
  問題只是,無論是孫悟空還是李小龍打死了多少
妖魔鬼怪,走了之後,妖魔一定重新出現。小市民只
有吃苦。
 
  所以,在《紅樓夢》裡面,是沒有孫悟空的。如
果勉強查找,只能找到千份之一個。他就是柳湘蓮。
柳湘蓮是唯一真正出手的人物。《紅樓夢》裡,賈史
王薛四大家族,誰敢得罪?只有柳湘蓮真正打了那不
成材的薛蟠一頓,而打了之後,他也只好逃亡,遠走
他方。
 
  讀者Peggy 君來信,說賈寶玉沒有反抗,不像
英雄。Peggy 君的觀點,李察也有同感。王夫人逼
死金釧兒,幾乎就是賈寶玉造成的。但事後,也好像
不了了之。他也沒有採取甚麼行動。
 
  為甚麼他不直接反抗呢?
 
  因為,他要對付的,是整幢的文化大廈。這一所
飽受污染的大廈,是名為「大觀園」的文化大廈,就
是在他的手上,親自一磚一瓦的,一塊一塊在我們面
前拆散,抖給我們看。
 
  出走,不是賈寶玉的行動。那只是一種象徵。他
的行動,是把這一切,都用一種美麗而安全的包裝,
寫了出來。如果沒有這種安全的包裝,他的書,早己
被毀滅。他就是用了無比的智慧,一點一點的,把我
們的文化面貌寫出。他讓我們看到了醬缸的真正樣
子。
 
  自然,這樣說,也有一點語病。畢竟,寫作《石
頭記》亦即《紅樓夢》的隱名人,並不相等於賈寶玉。
賈寶玉不過是他筆下的人物。但無論如何,只要細心
觀看,都會看到賈寶玉身體內裡,所流動的那一腔熱
血,就是隱名人的熱血。
 
  賈寶玉是一個另類的,近乎抽象的英雄。而他的
功勞,不比孫悟空更小。
 
  此外還要說的是:就算是孫悟空,也不是真的打
走了妖魔鬼怪。那只不過是一種比喻,一點精神。而
這一點精神,跟賈寶玉是差不多的。
(附記:其實,在《紅樓夢》中,也是提過孫悟空的。
有一次在大觀園中演戲,劇目赫然就有「孫悟空大鬧
天宮」)














大觀園「大」在那裡?

大觀園「大」在那裡?
(問到底 No.6953 2008 0226 Tuesday)


  大觀園之大,不在於建築,而在於文化。


  《石頭記》是一本真正全方位的著作大書。《石
頭記》所包含的範圍,已經超出了一般我們所理解的
「小說」了。而「小說」的「小」字,更只是中國舊
式文人無知的一面。英文的Novel ,是並無「小」
的涵義的。


  《石頭記》的作者,肯定有一個鉅大無比的構思,
他要從一切角度,觀察、研究、分析這種我們今天叫
作「文化」的東西。儘管,在十八世紀的中國,在乾
隆盛世的中國當時,並沒有這個名詞。


所以,《石頭記》是包羅萬象的。裡面有詩詞歌賦,
文章扁額,對聯謎語,說書笑話,所有各種文學的表
現形式,都包括在內了。而「大觀園」是一個象徵,
裡面不只是文學,還有琴棋書畫,醫卜星相,建築結
構,花草樹木,禽獸魚鳥,鍼黹烹調,等等幾乎是生
活中的一切方面。


書中各式人物眾多,正的邪的,好的壞的,有
貞節,有豪俠,有剛強,有懦弱,有詩人文人,亦有
神仙鬼怪,有僧尼道士,有娼妓優伶,甚至盜賊醉漢
無賴,幾乎所有人世間的各種性格,都描述齊全了。
人物總數,有人統計過,共有四百多人 。如果我們
一生之中,無法經驗這許多人,書中都有典範,讓我
們對比觀察。


文化生活中,不但只會遭遇很多人,還會遭遇很
多事。中國文化中的繁華一面,從各式豪華筵席宴會,
到各種奢侈驕逸行為,到貪官廉吏,甚至各種宮幃儀
式,喪禮吊慶,道佛經壇,貿易鑽營,全部齊備。書
中描述一位農戶年節送禮的清單,有人研究說那不只
是一張送禮清單,而是一張進貢皇室的清單。裡面羅
列的物品,就使人嘆為觀止。至於這四百幾人中的行
為描述,從愛情故事到謀生事業,甚至罪案死亡謀殺,
也有多種不同花款,而且是中國式的花款:上吊自刎
投河跳井吞金服毒撞階脫精,不一而足。如果要講人
生經驗,一般人生活十世,亦不會碰到這樣多的教訓。
如果說,《石頭記》就是一本中國文化的百科全書,
相信沒有一個專家學者反對。(以上資料,轉引自潘
重規著:《紅樓血淚史》)



唯一的反對者,相信只有作者隱名人自己。因為,
百科全書是冷的資料,是沒有生命,沒有靈魂的。但
是,《石頭記》卻是有生命,有呼吸,有氣息的活著
的靈魂。裡面發出來的呼喊,直到今天仍然是非常動
人,可以打動一部份人的心。



因為,看過這書的人雖然多,但迄今,仍然沒有
人從完整的文化角度去看,更沒有人從一個活著的、
大生命的、網絡的文化角度去看。大觀園之大,就是
大生命之大。


或者,唯有從這角度,才可能看到,這中國文化
巨廈中,居住著的是怎樣的一個哭泣著的靈魂,這靈
魂,是美麗可愛的,是玉一樣的靈魂。這玉,就代表
了五千年遠古中國文化最有生命的部份。但不幸是而
這巨廈,也因為兩千多年的斷裂,已經快要支持不住
了。







怎樣才能看通《紅樓 夢》?

怎樣才能看通《紅樓夢》?(又名「石頭記」)
(問到底 No.6956 2008 0229 Friday)



《紅樓夢》難以看通,主要原因是:原作者故意
把全書的主題隱藏。一來是要逃避文字獄,他要這本
書流傳出去,不想讓鐵腕尊孔的滿清官吏殺人毀書。
二來,他所利用的特殊文學手法,令一旦領會全書要
旨的人,感受更深。



他的特殊文學手法,有兩個方面。其中第一個較
為外在的,而且並不重要的方面,是「隱喻」。例如
林黛玉的黛字,就是「代」。李察猜想,那是她代表
「玉」的遠古中國精神之意。而林黛玉居住的瀟湘館,
對聯是:「綠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暗喻的是明
清兩朝:明月雖然仍在照,但在清人主宰之下,古人
已經不見。至於賈寶玉愛吃紅色的東西,這一種千古
所無的特殊興趣,也可能是一種暗喻。書中的寶玉有
兩人,一個「真」的甄寶玉,另一個「假」的賈寶玉。
多種多樣的「隱喻」,看得到其中意旨的人,不但樂
趣無窮,而且會深深為中國文化感到悲哀。



但這些特殊的文學手法,雖然令到近百年來的無
數學者文人浪費許多紙張油墨,卻未必是這本書難以
通讀的主要原因。



  主要的原因,來自這本書的特殊結構。因為,《石
頭記》 已經超過了正常所謂「小說」的一般內容。
如果勉強把這種文體歸類為「小說」,也只可能是一
種「超級小說」。因為,在事實上,這本書描述的,
是「文化」,是中國人上下五千年來的基本生活模式。
而這種模式,作者是用一間超級巨廈來盛載的。所謂
「大觀園」,就是一間巨大無比的超級建築結構。今
日仍有人用中國境內的各大名園和這「大觀園」相比,
亦有人說,這「大觀園」就是滿清的皇庭,就是今日
的故宮。但是,這些都只是外在結構。外在的分析和
發掘、比附,不但不能讓主題披露,只會讓作者的旨
意隱藏更深。



所以,有時你可以說:《石頭記》不止是一部小說,
而是一部全方位的文學著作。不要再用那個小家的
「小」字。不要說這是一本「小」說。「小說」這兩
個字,是輕視文學的儒家學者無知亂作,卻影響了兩
千年來的創作風氣。儒家文人,看不起小說。
古代的儒家學者說,「小說」不過是引車賣漿者之流
的作品。何謂「引車賣漿」?就是今日的推車小販。
儒家文人以為,所謂「小說」,就是小販說的故事。
這是完全不正確的。這是中國人的苦惱之一。因為,
在文化網絡上看,引入了一個錯的名詞,就絕不容易
改正了。「小說」這兩個字,相信就會像一顆不良的
面痣那樣,長在中國文化臉上最不光彩的地方,但卻
不容易去除。因為,文化網絡是只能更生,而不可刪
除的。



  《石頭記》的規模宏大,像一間超級巨廈,置身
其中的人,會有琳瑯滿目,美不勝收的感覺。這裡面
有很多房間,有很多櫥窗,有很多展品。要看,一時
三刻絕對無法看完。如果你勉強自己,在三天之內看
完全書,就會好像百人筵席,一人獨吞那樣。



  此所以,有人看此書,看了三遍五遍,仍是茫然
不知道,這本書講的是甚麼。雖然,實際上,這本書
不過是一個簡單的寓言故事。這故事,就是說住在一
所封塵兩千年的大廈中的一個少年賈寶玉,他是性情
中人,稟性純潔,不堪儒家思想的壓迫,更不願被迫
苦讀儒家經典。後來遇上一位代表中國文化最美好一
面的美女林黛玉,兩人引為知己,他度過了一生最好
的光陰。但是,兩千年的儒家壓力無法消散,他被迫
與一個眼光現實的女子結婚。這女子是薛寶釵。他和
寶釵新婚之夜,就是黛玉香銷玉毀之時。婚後,薛寶
釵迫他參加科舉考試。結果,他就趁了考試外出的便
利,離家出走了。(之前,他從未曾離開大觀園中的
這個「家」。)



故事雖然簡單,卻是暗喻在這一整所文化大廈之
中的。書中屢次描述,說這大廈是即將傾倒毀滅的大
廈。賈家被封建皇帝抄家,大觀園荒涼破滅如同鬼域,
沒有人再敢進去。但是,這大廈是這樣的繁雜龐大,
進去的人,很快就會被五光十色吸引了,再看不見原
來的故事。這,就是《石頭記》難於看通的真正理由。
而這是無法避免的。或者,作者隱名人早己想到了這
一點,他用了無數謎語式的隱喻,企圖讓讀者清醒一
些。他無法把話明說,因為文字獄的鍘刀,就在頭上。
一不小心,鍘刀落下,人書俱亡。



這就是《石頭記》難讀通的「理由」。但是,這種
所謂「困難」,不是絕對的。無數大大的學者,他們
佔據學術機構的有利位置,資料多如牛毛,但是,進
了大觀園就不能出來。原因很簡單,他們傾向於外在
的分析研究,根本從未曾感動過。甚至黛玉葬花、焚
稿那樣痴絕人世的悲情,也無法入心。他們一心只想
把論文寫好,把對手打倒。只想著名成利就,「紅學」,
就只能變成一座黯紅色的古墓,進去,就不要指望再
出來了。



隱名人一再在書中提及「痴」。他的希望,全部寄
托在未來世界的痴情人身上。唯有多用一點感情,少
用一點冰冷的物質意志,就能夠了解這一場上下五千
年的偉大悲劇。書中所言:「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
淚,都云作者痴,誰解其中味?」真是值得反覆玩味。